西

(

)

写景
秋景
情感
孤独
四季
冬日
暖日
孤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的静谧与寒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诗人的情感交融。首句“元冬已改仲,丹树故凝秋”巧妙地运用了季节更替的概念,将冬季与秋季的界限以“元冬”和“仲”来区分,同时强调了树木在深秋时分仍旧保持其色彩的美丽,暗示着自然界的坚韧与永恒。接下来的“暖日千林静,寒烟一抹浮”两句,通过对比暖阳与寒烟,营造出一幅冬日清晨的宁静画面。暖阳洒满千林,给大地带来一丝温暖,而远处的寒烟则增添了几分冷寂,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立体。“赤藤来旧伴,斑竹转新讴”两句中,“赤藤”与“斑竹”作为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分别代表了忠诚与变化。赤藤作为旧伴,象征着不变的友情或忠诚;斑竹的“新讴”则可能寓意着新生或变化,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最后,“细细清声度,孤栖消远忧”两句,通过细腻的声音和孤独的栖息,传递出一种内心的平静与释然。声音的细微与孤独的栖息状态,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暗示着在面对生活中的忧虑与困扰时,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时间流逝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猜您喜欢

凭阑
明·刘荣嗣
高楼秋气正萧森,罢酒凭阑且独吟。何处吹箫催暮雨,有人孤策倚荒林。癖如米芾差存石,懒似嵇康并废琴。早已投閒吾计得,入山何必更求深。
小步
清末近现代初·缪荃孙
随径三五折,疏林重复重。花幽消艳态,地僻敛寒容。流水竹间寺,夕阳江上峰。若逢真隐者,蜡屐许相从。
云栖馆六咏(其四)夕阳亭
明·张元凯
螮蝀莫敢指,朝隮不可攀。閒门闭秋草,独对夕阳山。
同三儿雪中行汝南道上
清·沈棻
朔雪晨行集,无边已道周。何人茅屋问,著处野僧留。带怯东阳瘦,寒深稚子愁。长年飘絮里,只自愧閒鸥。
赠黄得之二首(其一)
明·孙一元
海内谈诗早,声名高适齐。风尘同伫望,衣食各卑栖。落日双雕急,空林孤兕啼。愁闻更出狩,校猎羽林西。
帘波二首(其二)
清·金朝觐
帘箔何空明,差胜侧理纸。只愁燕误飞,剪取西江水。
月夜登兰州城楼望黄河隔岸诸山
清末近现代初·俞明震
月中望黄河,满目金破碎。沙堤不受月,因水得明晦。城影落山腰,雁声出云背。三更天宇高,七月残暑退。树动风无声,坐久得秋态。心知寒讯早,预作雪山对。暂与解烦忧,清露入肝肺。忽.....
虞山
宋·方信孺
西风搅桂树,落日明枫林。游子怀归期,予悲渺登临。虞山一何高,湘水一何深。英皇仅枯冢,寂寞薰兮琴。我欲奏古曲,俗耳更哇淫。古器不可见,聊作相思吟。相思长相思,相思无古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