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旧
悼亡
情感
读书
春天
季节
冬天
写景
抒情
惜时

赏析

这首诗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刘永济所作,名为《鹧鸪天·读寅恪丁亥除夕诗感赋》。诗中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历史人物陈寅恪的深刻感慨与怀念。首句“绝倒驴鞍那可期”,以“驴鞍”隐喻陈寅恪的学术成就,表达了对其卓越贡献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陈寅恪已逝去的遗憾。接着,“拂簪盥眼定何时”一句,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表达了对陈寅恪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与之相聚时刻的渴望。“重衾夜夜江山梦,老去龟堂未断痴”两句,运用梦境和时间流逝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陈寅恪的深切怀念,即使在年老之时,这份痴情仍未消减。这里“江山梦”既指陈寅恪的学术成就如江山般伟大,也暗含了对陈寅恪生前生活场景的回忆。“红烛泪,替谁垂”一句,以红烛的泪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与不舍,同时也暗示了对陈寅恪精神的传承与怀念。接下来,“更长吟坐独成悲”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独自面对长夜时的孤独与悲伤,进一步深化了对陈寅恪的怀念之情。最后,“残梅乱雪纷纷里,巴觉春光冉冉非”两句,以自然景象的变化为背景,表达了对陈寅恪生命与精神的永恒追求。残梅象征着陈寅恪虽已逝去,但其精神如同冬日残梅,依然坚韧不屈;乱雪则象征着外界的纷扰与变迁,而“春光冉冉非”则表达了诗人对陈寅恪精神超越时空限制的信念,即陈寅恪的精神如同春光,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将永远照耀人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陈寅恪的怀念与追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

猜您喜欢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过伊仆射旧宅
唐·李商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乾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满庭芳
宋·李清照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尽,犹赖有梨花。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