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朱
仁
甫
九
州
四
海
文
公
书
,
千
秋
万
古
文
公
祠
。
文
公
之
祠
何
所
始
,
考
亭
云
谷
与
武
夷
。
建
安
城
中
一
亩
地
,
桓
桓
寝
广
世
守
之
。
时
人
拟
作
曲
阜
宅
,
表
章
何
代
坏
者
谁
。
鲁
馀
宫
室
已
壮
丽
,
广
地
何
必
取
此
为
。
鲋
池
藏
书
抱
祭
器
,
间
关
之
际
亦
可
悲
。
斯
人
今
代
不
复
见
,
为
公
故
宅
三
歔
欷
。
玄
孙
适
此
相
邂
逅
,
剧
谈
往
事
无
休
期
。
别
来
已
是
二
十
载
,
城
府
之
事
了
不
知
。
但
闻
祠
堂
旧
基
址
,
势
家
亭
馆
今
巍
巍
。
东
边
自
是
子
住
处
,
一
枝
不
许
鸟
鹊
栖
。
成
都
閟
宫
思
丞
相
,
通
泉
书
室
记
□
□
。
斯
文
所
系
岂
止
此
,
经
从
此
地
空
涟
洏
。
百
年
公
论
会
有
定
,
文
公
之
后
人
见
知
。
子
行
定
有
我
同
志
,
为
我
问
讯
出
此
诗
。
怀古
抒情
历史人物赞颂
写景
咏物
悼亡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熊鉌赠给朱仁甫的作品,表达了对朱氏家族的敬仰以及对文公文化的感慨。诗中首先提及九州四海皆有文公祠,赞扬文公的影响力深远。接着追溯文公祠的起源,提到考亭、云谷和武夷等地,暗示其历史渊源。诗人感叹文公故居的变迁,如鲁馀宫室的壮丽,以及广地的归属,同时对文公藏书和祭器的保护表示关注。诗中流露出对文公精神的怀念,惋惜斯人已逝,而今只能在祠堂旧址中追忆。诗人与朱仁甫相遇,畅谈往事,感叹时间流逝和个人对政事的无知。他还提到成都的閟宫和通泉书室,暗示朱氏家族对文化传统的坚守。最后,诗人强调文公之名所承载的文化意义超越时空,虽人事更迭,但公论终会彰显,期待朱仁甫能传递他的问候。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文公祠的描绘和对朱仁甫的寄语,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熊鉌
114首
初名铄,字位辛。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