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
抒情
写山
哲思
地方赞美
地方
人文
节日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熊鉌的作品《闻崇安县学立碑》,表达了作者对于崇安县学设立文公碑的感慨和反思。诗中,熊鉌首先提到自己出仕不久又返回山林,强调了他对武夷山的向往和对真意的追求。他期待能在此实现自己的理想,不仅仅是欣赏山水之趣,更是为了实践文公倡导的道义。诗人接着指出文公的学术贡献,认为如果没有他的剖析和启蒙,许多人会陷入无知。然而,他也批评了文公晚年的一些作品被过分夸大,甚至出现了剽窃和门户之争。他感叹道,尽管文公有误,但纠正偏差仍需忠诚之士,反对错误学说。最后,熊鉌以大隐堂前的流水比喻世事变迁,表达对崇安县学能否延续文公精神、培养真正人才的忧虑。他感慨礼乐之道在当世的缺失,以及寻找能够振兴唐朝的人才的困难。整首诗寓含深沉的教育和道德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学术传承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熊鉌

114首
初名铄,字位辛。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韶阳恭谒虞帝庙有赋(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南巡往日怜韶石,遍奏鸣琴六六峰。天阙自开双锦绣,翠华长驻一芙蓉。月明瑶瑟来双女,风起珠尘绕六龙。云里帝城蒲阪似,葱葱御气绛绡重。
端午偕补金小岩半樗山子光云守之观竞渡遂至海幢寺还过洋商肆楼登海珠寺炮台(其二)
清·李兆洛
浩荡珠江碧水湾,接连花地启禅关。一条果市人阗咽,百尺经楼佛空间。白足有贤思入社,青畦无数当看山。壁间小记题吾友,可惜斯游未及攀。
风流子·南徐春暮程昆崙别驾招饮南郊外园亭同方尔止孙豹人谈长益邹程村何雍南程千一赋
清·陈维崧
来时寒食近,且近耳、讵料竟残春。正仆本多愁,何妨作达,官如不醉,遮莫伤神。见此际、酒旗斜唤客,榆叶弱萦人。燕子风前,是何言语,柳条烟里,别样腰身。名园行乐处,追欢笑,何限.....
人日龚芝麓邓孝威垂访海幢寺
清·今释
胜流坐对即空山,未碍梅花笑任还。风雨杂陈今昔梦,松筠长护死生关。珠川空写何年泪,玉竹犹分一样斑。此去相思无远近,曹溪元不隔人间。
入新安县境有怀顾明府
明·殷奎
才入新安趣便真,县中官长是诗人。三年云路离情隔,千里月明清梦频。栗叶满山秋实美,鲂鱼出水冻腴新。高斋昼寂便清供,消受民风一味淳。
陆大夫祠
明·陈辂
独持黄纸传天语,万里归朝感尉佗。南海共宜新庙宇,晋康非但汉山河。春风此地闻箫鼓,锦石千年洗薜萝。满眼绿林烟雨里,尚怀清论息干戈。
送梁绍辉三衢教授
明·杨士奇
两朝国史奏书成,济济官曹进秩荣。郡守方需汉博士,泮宫行对鲁诸生。莺啼燕语连城绿,水色山光绕郭清。应似高斋赵阅道,捲帘吟咏畅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