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
笋
会
稽
富
竹
萌
,
穷
腊
鞭
已
抽
。
我
家
南
山
南
,
不
羡
万
户
侯
。
暮
春
杜
鹃
啼
,
茁
茁
蓬
麻
稠
。
冒
土
出
羊
角
,
穿
篱
露
猫
头
。
紫
蕨
性
阴
冷
,
荻
芽
体
轻
浮
。
爱
此
凌
云
姿
,
不
与
凡
卉
俦
。
胜
韵
贵
苦
腴
,
儿
童
悦
甘
柔
。
爽
口
聊
一
快
,
弱
胃
敢
怨
尤
。
朅
来
海
南
邦
,
腥
咸
厌
蛮
羞
。
桃
枝
但
丛
生
,
涩
勒
蔽
道
周
。
遥
看
貌
或
似
,
美
恶
如
薰
莸
。
安
能
助
盘
餐
,
呕
呕
但
棘
喉
。
唯
有
槟
榔
心
,
羹
臛
或
暗
投
。
乡
味
不
可
忘
,
坐
想
空
涎
流
。
人
生
各
有
适
,
勿
语
王
子
猷
。
田园
怀乡情
季节
咏物
自然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的《忆笋》。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竹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不同地域食物风味的对比和感慨。首句“会稽富竹萌,穷腊鞭已抽”,生动地描绘了冬末春初,会稽地区竹林中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我家南山南,不羡万户侯”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而是享受自然与内心的平和。“暮春杜鹃啼,茁茁蓬麻稠”描绘了暮春时节,杜鹃鸟啼叫,蓬麻生长茂盛的景象,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冒土出羊角,穿篱露猫头”则具体描绘了竹笋破土而出的形态,形象生动。接下来,“紫蕨性阴冷,荻芽体轻浮”两句,通过对比紫蕨和荻芽的不同特性,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爱此凌云姿,不与凡卉俦”表达了诗人对竹笋独特姿态的喜爱,将其视为与众不同的美好。“胜韵贵苦腴,儿童悦甘柔”两句,从口感的角度赞美了竹笋的美味,无论是苦涩还是甘甜,都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爽口聊一快,弱胃敢怨尤”则是对竹笋营养价值的肯定,即使身体虚弱也能享用而无不适。“朅来海南邦,腥咸厌蛮羞”表达了诗人离开家乡后,对异域食物的不适应,尤其是对海鲜的反感。“桃枝但丛生,涩勒蔽道周”描绘了海南的植物生长情况,与家乡形成鲜明对比。“遥看貌或似,美恶如薰莸”通过比喻,说明了事物的外表相似,但内在品质却大相径庭。“安能助盘餐,呕呕但棘喉”表达了诗人对异域食物的无奈,只能干咽而无法下咽。最后,“唯有槟榔心,羹臛或暗投”提到在海南唯一能接受的食物是槟榔心,但这也只是勉强为之。“乡味不可忘,坐想空涎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食的深深怀念,即使坐着也仿佛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口水直流。“人生各有适,勿语王子猷”则是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感慨,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必羡慕他人,也不必强求改变自己。整首诗通过对竹笋的回忆和对不同地域食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李光
522首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猜您喜欢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百字令·海棠
清·杨继端
彩丝谁绾,似红儿待聘,锦帏春锁。粉本燕支争画到,无比轻盈婀娜。弱不经风,娇还带雨,春有痕难裹。玉纤摘去,绛雪飞上钗朵。早又时节中和,清明渐近,香减熏奁火。欲系好春无气力,.....
草色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一带裙腰幕地青,扶舆春色已形形。向阳远入烟光薄,傍渚平分水黛泠。谁道文章属桃李,几多生意罨轩軨。所欣在彼不在此,早见来牟绿满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