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怀古
地名
情感
友情
记梦
佳节
秋节
思乡
赠答

赏析

这首诗《答贺属诗》由隋朝诗人王胄所作,通过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首联“外黄初邸客,蜀郡晚琴声”,以“外黄”与“蜀郡”两地相隔,象征着友情的跨越与距离感,而“初邸客”与“晚琴声”则分别描绘了友人初至与离别时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琴声作为古代文人雅士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在这里更添了几分怀旧与思念的意味。颔联“本欲从张耳,何曾说马卿”,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张耳与陈余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而马卿则是汉初的文学家。诗人似乎在说,自己原本渴望追随英雄豪杰,实现远大抱负,但现实中却未曾提及马卿,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以及个人追求与社会环境的不匹配。颈联“定知游道日,非是第如行”,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矛盾感。诗人坚信自己终有一天能够实现游历四方的理想,但又意识到这并非简单的行走,而是充满挑战与未知的旅程。这里既有对未来的乐观期待,也隐含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反思。尾联“高文拟杂佩,善谑间瑶琼”,将诗歌比作珍贵的饰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珍视与自信。同时,“善谑间瑶琼”也暗示了诗人在创作中善于运用幽默与智慧,使得作品既富有深意,又不失趣味。接下来的两联“前书言家室,末叙挂簪缨”,通过书信的内容变化,反映了诗人对家庭与社会身份的思考。前书着重于家庭生活,而后却未提及官场之事,可能意味着诗人对个人价值与社会角色的重新审视,以及对内心世界的重视。“问仁宁伐国,扬波岂乱清”,这两句提出了道德与政治的抉择问题,诗人似乎在探讨个人道德原则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表达了对正义与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对社会现实中的不公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批判。最后,“闻有阳台客,常留入梦情”,引用楚辞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模糊,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蕴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王胄

19首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生于润州建康城(今江苏南京),王导八世孙。隋朝大臣,文学家。少有逸才,初仕陈朝,陈亡入隋,晋王杨广引为学士。大业初年,为著作佐郎。从征辽东,进授朝散大夫。生性疏率不伦,自恃才高。杨玄感常与交游,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谋反败亡,潜还江左,被捕坐诛

猜您喜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
唐·韦应物
洛都游宦日,少年携手行。投杯起芳席,总辔振华缨。关塞有佳气,岩开伊水清。攀林憩佛寺,登高望都城。蹉跎二十载,世务各所营。兹赏长在梦,故人安得并。前岁守九江,恩诏赴咸京。因.....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