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咏志
叹时伤事

赏析

这首《满江红》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开篇“五岳先生,天原付、一双高屐”,以“五岳先生”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天原付、一双高屐”,则暗示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接下来“端只为、几篇诗句,漏伊消息”,点明了诗人以诗歌为载体,表达内心世界,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空自挂冠神武外,依然乞食铜驼陌”,运用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虽远离官场,但生活依旧艰辛,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记玉鞭、环佩夜朝天,空陈迹”,通过回忆往昔的荣光与辉煌,反衬出如今的落寞与孤独,体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反思。“青鬓在,还垂白。血泪洒,都成碧”,这两句以时间的流转和情感的积累,描绘了诗人从年轻到老去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感悟。“叹帝城宫树,夕阳秋色”,借景抒情,通过对帝都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繁华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明日酬他迁谪恨,西风战尽英雄策”,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挫折与不公时的坚韧与抗争精神,同时也暗含了对英雄人物命运多舛的同情与理解。“唤白云、随我共归来,人方识”,最后两句以白云为伴,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整体而言,这首《满江红》通过对个人经历与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王世贞

7088首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