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成
伯
詹
录
颁
两
宫
徽
号
诏
于
闽
中
使
者
衔
书
下
七
闽
,
马
头
能
散
万
家
春
。
来
时
紫
殿
椒
花
发
,
到
日
雕
盘
荔
子
新
。
盛
际
两
宫
俱
圣
母
,
清
朝
列
国
让
王
人
。
欲
知
问
寝
龙
楼
事
,
争
访
含
香
鹤
禁
臣
。
送别
赞颂
春天
使者出使
怀古抒情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送成伯詹录颁两宫徽号诏于闽中》。诗中描绘了使者奉旨下闽,传递圣旨的场景,以及两宫圣母的尊贵地位和朝廷对王人的礼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明代宫廷的威严与礼仪。首句“使者衔书下七闽”,以“衔书”形象地描绘了使者手持诏书,肩负重任,从京城出发,前往遥远的福建(七闽)传达圣旨的情景。这既体现了使者的重要职责,也暗示了诏书内容的重要性。接着,“马头能散万家春”一句,通过“马头”这一具体景象,巧妙地将使者行进的场景与春天的美好景象联系起来,寓意着使者所传递的诏书如同春风般温暖人心,为百姓带来希望和喜悦。“来时紫殿椒花发,到日雕盘荔子新”两句,分别从使者出发和到达时的景象进行描写。紫殿椒花的盛开象征着皇宫的繁华与生机,而到达时的荔子新鲜则预示着地方的富饶与丰足。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暗含了朝廷与地方和谐共荣的主题。“盛际两宫俱圣母,清朝列国让王人”两句,强调了两宫圣母的地位和朝廷的尊严。在这样的盛世之下,即使是列国的使节也要向朝廷的王人表示敬意,体现了明代朝廷的权威和国际地位。最后,“欲知问寝龙楼事,争访含香鹤禁臣”两句,表达了人们对朝廷内政事务的关注和对朝廷官员的尊敬。人们争相访问那些在皇宫内负责重要事务的官员,体现了社会对朝廷决策和管理的高度关注与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使者传递诏书过程的描绘,展现了明代宫廷的庄严与礼仪,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和谐。诗中丰富的意象和典故,使得整个场景生动而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王世贞
7088首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猜您喜欢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