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
写景
怀旧
疾病
贫穷
感慨人生
自然景象
夜晚

赏析

这首《苏幕遮·病中夜坐闻隔席欢笑有感》由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病中夜坐时的复杂心境。首句“翠垆烟,红烛雨”,以烟雾缭绕的翠炉和雨打红烛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着,“雨底铜壶,滴到难挨处”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铜壶的滴水声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时间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让人难以忍受。“欲作新诗心自语,身入中年,怕作关情句。”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创作来排遣内心情感的渴望,但又因自己已步入中年,担心所作诗句过于深情,难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我表达的谨慎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酒如油,花似雾。”将酒比作黏稠的油,形象地描绘了饮酒时的沉重感;将花比作轻盈的雾,既表现了花的美丽,也暗示了其易逝。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面对美好事物时的复杂心情——既欣赏其美,又感叹其短暂。“谈笑风流,一霎抛人去。”描述了突然间,周围热闹的谈笑声如同一阵风,瞬间消失,留下的是空荡与失落。这不仅是对当时场景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体现了他在病中夜坐时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无奈。最后,“病与穷愁相伴住,笺恳天公,残日休如许。”表达了诗人对病痛和生活困境的无奈,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忧虑。他向天公诉说,希望时间能够慢些流逝,让他的痛苦得以减轻。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病中夜坐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忧虑,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王世贞

7088首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猜您喜欢

和顾牧原舟中见寄原韵(其二)
清·纪淑曾
晴川西望渺春波,却喜移家野兴多。近市山亭开瓮酒,种花门巷绕梁歌。冻云回首江头别,芳岁惊心客里过。漫拟忘机去沙渚,竹烟深处鸟声和。
南歌子
宋·吕渭老
片片云藏雨,重重雾隐山。可怜新月似眉弯。今夜断肠凝望、小楼寒。梦断云房远,书长蜡炬残。夜妆应罢短屏间。都把一春心事、付梅酸。
试院春阴得故人左匡叔书遂答丁茂才
清·姚柬之
飘风吹雨上雕阑,琐院深沈怯晓寒。鸡鹜喜阴争握粟,鸾皇愁湿振云翰。故人寥落书来少,贫贱交游语易酸。赖有丁仪慰岑寂,漫宽杯酒暂为欢。
京口月夕书怀
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詶崔侍御早秋卧病书情见寄时君亦抱疾在假中
唐·卢纶
掷地金声信有之,莹然冰玉见清词。元凯癖成官始贵,相如渴甚貌逾衰。荒园每觉虫鸣早,华馆常闻客散迟。寂寞罢琴风满树,几多黄叶落蛛丝。
梦江南
清·黄琬璚
闲阶悄,更转漏声阑。瑞脑香销金鸭冷,阑干倚遍静无言。同倚玉阑干。
闲斋卧病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二首(其一)
唐·常建
旬时结阴霖,帘外初白日。斋沐清病容,心魂畏虚室。闲梅照前户,明镜悲旧质。同袍四五人,何不来问疾。
凤凰台上忆吹箫·秋夕
清·吴兰畹
凉魄孤悬,暗虫低诉,纱笼篆缕空凝。正鹤寥琴寂,絮语馀温。又是商飙做冷。声声雁,凄断湘滨。阑干倚,新愁旧梦,付与诗魂。青青。镜中鬓影,瘦损一丝丝,晕上秋痕。只药炉茶鼎,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