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春景
怀乡思情
旅途纪行
读书
感慨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河间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复杂情感。首联“历乱鸣鸡夜未阑,客程何处不加餐”,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夜晚未尽,鸡鸣声声,诗人正行走在漫长的旅途中。这里的“历乱”不仅指鸡鸣的杂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纷扰与不安。而“客程何处不加餐”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劳顿的无奈与感慨,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也需时刻保持清醒与坚韧。颔联“担头书卷风时堕,马首桃花云并残”,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心情。书卷在风中不时坠落,既象征着旅途的动荡与不易,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考。马首处的桃花与云朵,虽美却已残败,这既是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是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颈联“望国望乡春思杂,中寒中暑客衣难”,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对国家的忠诚之情。春天的思绪交织在一起,既有对家乡的怀念,也有对国家的关怀。然而,旅途中的寒冷与酷热,使得客居他乡的衣裳难以适应,这也象征着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艰难与挑战。尾联“河间正是班班地,衰鬓朱帘懒向看”,以“河间”这一地点为背景,点出了诗人的处境与心境。班班地,可能是指道路的坎坷或生活的困顿,与前文的艰辛相呼应。而“衰鬓朱帘”则是对诗人年华老去、生活疲惫的写照,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无力感。最后的“懒向看”则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行走在河间道中的孤独、挣扎与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蕴含了对故乡、国家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岁月流转、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王世贞

7088首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猜您喜欢

美少年继作
唐·唐五代小说中神仙鬼怪诗
乘鸾跨凤下昆崙,正值三星影入门。银烛高低攒宝帐,彩笺交互劝瑶尊。药灵许向人间说,《易》妙期于象外论。休忆当年陪孟德,绕梁争看酒杯翻。
寄丁韵琴
清·周光祖
百里相望感索居,夏侯丝竹近何如?绿杨画舫春携酒,红烛风帘夜校书。结客谊高贫贱日,苦吟身老战争余。何家自是耽通隐,不效兴公赋《遂初》。
寄程伯莱教授
元末明初·蓝智
广文家在大江东,官冷时时叹转蓬。读易夜分松寺月,鸣琴春度杏坛风。久知杜甫诗徒苦,应笑扬雄赋未工。翰墨交游今绝少,一生襟抱几人同。
题韦承总吴王故城下幽居
唐·孟郊
才饱身自贵,巷荒门岂贫。韦生堪继相,孟子愿依邻。夜思琴语切,昼情茶味新。霜枝留过鹊,风竹扫蒙尘。郢唱一声发,吴花千片春。对君何所得,归去觉情真。
鹧鸪天.春
元·长筌子
小村隐居乐至闲。兴来吟首鹧鸪天。桃花笑日开红锦,门柳垂丝袅翠烟。扃荜户,扫苔钱。困时禅榻枕书眠。有人问我修何事,梦载华胥月一船。
幽居春晚
宋·周密
幽栖尘不到吟边,闲爱抄书静爱禅。墨本双钩临曲水,素琴三叠忆斜川。笋簪雨足初抽玉,柳茧春寒未漂绵。病懒不生槐蚁梦,西畴种秫北窗眠。
无题八首(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苏曼殊
绿窗新柳玉台旁,臂上犹闻菽乳香。毕竟美人知爱国,自将银管学南唐。
朱太学元长以新刻过访卒业赋赠余与元长大父司空尊人廷尉通家再世觌其韶令喜溢于辞(其一)
明·胡应麟
静掩衡茅觉地偏,辉煌词笔照临川。通家政自推文举,倒屣能无属仲宣。殿耸甘泉晨赋雪,宫深碣石夜谈天。春风一骑长安邸,何限飞花坠玉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