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哲理
送别
具体分析如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首联“为别亦已久,相逢俱嗒然”,开篇即道出了分别之久与重逢时的微妙心境。久别的重逢,本应是喜悦与激动的交织,然而诗人却以“嗒然”一词,巧妙地描绘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仿佛时光流转,人事已非,重逢之际,心中既有欣喜,又难免生出一丝怅惘。颔联“君离绮语障,我爱辟支禅”,进一步揭示了诗人与友人的精神世界。友人“离绮语障”,意味着他摆脱了世俗的繁文缛节和虚伪言辞的束缚,追求着更为纯净的精神境界;而诗人自己则“爱辟支禅”,表达了对佛教中辟支佛的智慧和禅宗思想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两句不仅展现了二人性格与追求的差异,也暗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理解与共鸣。颈联“凉露纷纷下,新蟾的的圆”,将视角转向自然,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下的清凉景象。凉露的洒落,新月的圆满,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逝、生命轮回的隐喻。这一联以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反衬出人世间情感的复杂与短暂,引人深思。尾联“试观流水意,折莫在无弦”,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流水”为喻,表达了一种超越语言、直击心灵的沟通方式。这里的“无弦”,既指音乐中的无弦琴,也象征着无需言语的深刻理解与共鸣。诗人借此呼吁人们在忙碌与纷扰中,静心倾听内心的声音,寻找那份超越言语的真谛与和谐。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物情感、自然景观及哲学思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王世贞

7088首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猜您喜欢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饮村店夜归二首(其一)
宋·陆游
致主初心陋汉唐,暮年身世落农桑。草烟牛迹西山外,又卧旗亭送夕阳。
踏云行·赠道人
元·王处一
砖瓦高行,冶炉妙性。琴棋书画妆銮并。錾锤绳墨与熏缝,接栽出药俱邀请。速踏云行,蓦山溪岭。长思仙路重相等。西江月下望蓬莱,逍遥乐处全真省。
季允用韵各赋两章予亦再赋四首(其三)
宋·李壁
囊空那复冀赢馀,但有巍楼百尺俱。匣镜频开聊自玩,庭芜不扫欲何图。少缘多病辞欢伯,长更贪眠谢酪奴。生世所资能几许,一竿好在石鱼湖。
芳桂堂诗为杨御史作
明·杨士奇
连绻桂树,罗生堂前。自我植之,郁其栾栾。百卉具腓,高秋始华。湛露瀼瀼,芳馨满家。有生必荣,岂必在早。不与众竞,如彼有道。坚贞之节,四时不渝。宜尔君子,岁晏同娱。
送李致远安远簿(其二)
宋·洪咨夔
与我迭知己,喜君初得官。时来宁论晚,身健莫辞难。访雪牵魂梦,停云寄肺肝。斯文元气在,努力好加餐。
吾与吟(其六)
明·顾允成
亦对青山亦著书,廓然顺意莫猜疑。无端并入庄生梦,蝴蝶原来便是台。
送戴处士还卢州
宋·韩维
早识浮生妄,欣陪达士游。观心非本有,于法尚何求。煮茗林间寺,题诗湖上舟。还嗟别后夜,风雪拥貂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