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抒情
写景
写物
农事
丰收
天气
气象
田园
哲理
情感

赏析

此诗描绘了古代中国的一场旱灾及其后的祈雨仪式。诗人徐渭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旱灾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在面对灾难时的虔诚与希望。首句“旱魃虐以猖”形象地描述了旱灾的肆虐,如同恶鬼般横行。接着,“商羊乃深避”则通过传说中的鸟儿躲避旱灾,进一步渲染了旱灾的严重性。诗人随后描绘了天空的回应——“云汉夜昭回”,夜晚的天空似乎在昭示着某种变化,预示着希望的降临。“遵彼槁条肄”则暗示了雨水将滋润干枯的枝条,带来生机。接下来的几句诗通过动物的行为来表现旱灾的残酷与祈雨的迫切。猪、蚌、蜥蜴、野猪等动物或涉水、或持翠、或穷困,都表现出对雨水的渴望。诗人以“黄缁递呗诅,玄冥等聋瞆”表达出人们对神灵的呼唤与无奈,仿佛是在向聋哑的神灵祈求。“如闻柴望禋,感通有精义”表明了人们通过祭祀柴火来祈求雨水的降临,相信这种仪式能够感动上天。诗人接着描述了雨水终于降临时的景象:“洪畴儆恒阳,繁露肃常馈。”大雨倾盆,滋润了大地,带来了久违的清凉与生机。“坛今邻阊阖,阍亦撤幽閟”描绘了祭坛与神庙的景象,暗示了神灵的庇护与恩赐。诗人以“雷吏绿章封,宁有不达字”表达了对神灵力量的信任,认为无论多么深奥的信息都能传达给神灵。最后,“油然未崇朝,沛尔倏濡澻”形容了雨水迅速而充沛地降临,滋润了万物。虎猫、丰隆(雷神)等自然界的生物也因雨水的到来而表现出欢愉与敬畏。人们纷纷参与灌溉工作,解救了干涸的土地,恢复了生机。诗歌以“歌帝悦穰穰,报典虔惴惴”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坚韧与智慧,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存的向往。

徐渭

1576首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猜您喜欢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五)
南北朝·鲍照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
即笔
宋·释绍嵩
小阁称幽隐,群峰竞秀尖。村舂雨外急,秋色望中添。世事已黄发,忘情付黑甜。从渠造物巧,未怪老夫潜。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
鹧鸪天(其四)
明·俞彦
简尽历头冬又残。莫嫌老体不禁寒。睡魔引到华胥国,酒力摧平人我山。休巧智,任冥顽。未消清福且消闲。自来绝少封侯骨,办个前程山水间。
怀故山(其三)
清·孙元衡
幽栖昏晓?虚恬,俯仰无营乐事兼。谷鸟一声流竹径,山云几片就茅檐。花迷醉梦飞为蝶,月引诗魂化作蟾。须信为农能免俗,古狂真不畏人嫌。
此老
明·邓雅
此老日无事,悠然天地间。临池羡游鲤,倚槛爱青山。心与白云远,意同芳树閒。从渠逐声利,贫乐独希颜。
题刘推府湖山归隐诗卷
明·童轩
湖山苍苍湖水绿,灌木垂萝远尘俗。高人小隐住湖东,坐对江南秋一幅。昔年宾兴歌鹿鸣,平步青云被推毂。一官佐郡粤南陲,才大位卑羞碌碌。晨餐束带谒官长,夜火照书谳疑狱。秋霜欺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