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秋节写景
咏物抒怀
黄花
红叶赞美

赏析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名为《红叶》。诗中描绘了红叶在秋季的美丽景象,以及它对自然与人的不同影响。首句“才见芳华照眼新,又看红叶点衣频”以对比手法,先描述了春天的花朵之美,接着转向秋天的红叶,强调其频繁且引人注目的色彩。接下来的“只言春色能娇物,不道秋霜解媚人”两句,通过对比春色与秋霜,表达了对秋霜独特魅力的赞赏,指出它不仅能够使自然景观更加迷人,也能够赋予人以独特的美感。后半部分“宫水正寒愁字字,吴江初冷锦鳞鳞”描绘了水边的寒冷景象,通过“愁”和“冷”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状态。最后,“更馀一种闲风景,醉杂黄花野老巾”则以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描绘了一种不同于前文的闲适之景,其中“醉杂黄花野老巾”形象地展现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美景中的状态,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整首诗通过对红叶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季节更替、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

徐渭

1576首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猜您喜欢

次儿辈戏商卿设醴韵二首(其二)
宋·陈造
将命长须脚未移,联翩客马已来齐。菊花旋采浮云液,罗幕宽围护麝脐。醉里有诗皆虎凤,区中无物不虫鸡。主宾等是龙津客,未分金鳞卧瓮齑。
恋绣衾·拟梅溪
清·王鹏运
淡蛾山色入画真,扑游衫、都是翠痕。写不尽、幽修意,把诗魂、分付断云。软红眯眼长安市,底相看、还似故人。乍忆得、妆台畔,点吴娘、眉黛晕新。
宿郭乡丈书轩(其一)
明·石宝
三回得上寿萱堂,醉卧当年坦腹床。枸杞通灵篱畔药,龙涎拂面坐中香。主人爱客谁弹剑,贱子悲歌亦绕梁。岐路明朝又离别,云霄万里意徒长。
卧疾
唐·白居易
闲官卧疾绝经过,居处萧条近洛河。水北水南秋月夜,管弦声少杵声多。
听蜀僧浚弹琴
唐·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秋日即事(其十一)
元末明初·刘基
槿华数树夕阳时,收拾秋光在短篱。自紫自红还自碧,祗应独有暮蝉知。
少年行四首(其一)
明·于慎行
五云深处见仙家,十二楼头醉彩霞。莫倚阑干横玉笛,春风愁杀白杨花。
贺新郎·忆鹤
宋·刘之才
苍藓粘溪路。帐山君、翛然羽化,梦魂何许。曾约秋云萦客袖,舞傍吟皋砚坞。矫清唳、裂穿云宇。江碧空濛无处问,问孤山、梅底人知否。烟夜永,耿心语。瑶华一去成幽阻。倚修篁、抱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