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
历史
读书
惜时
写景
抒情
励志

赏析

这首诗名为《悼亡秘书》,由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方逢振所作。诗中流露出对失去古籍文献的哀思和珍惜之情。翠华东南来,奎聚属吴域。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宏伟壮丽的景象,“翠华”指代书籍,而“东南来”则可能暗示着某个重要文献的传承或发现。"奎聚"一词多用于古籍记载,常与天文、地理有关,这里结合“属吴域”,可推测诗人是在提及古代的文化遗产或是特定的历史事件。分王百馀年,灵光赫天德。这里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敬仰和赞美。"分王"可能指代古代王朝的分封建国,而“百馀年”则是一个时间概念,用以形容长久。"灵光赫天德"则是对古人智慧与道德的高度评价。龙文发南源,圆书粲东壁。这两句具体描写了诗人所哀悼的秘籍内容。“龙文”、“圆书”都是古代文献的美称,“发南源”和“粲东壁”则形容这些珍贵文字的发现与保存。谁折天罅开,猝忽正气泄。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失去的文化遗产的痛惜之情。"谁折天罅开"暗示着某种力量或事件导致了秘书的丧失,而“猝忽正气泄”则是对于这种丧失的深切哀悼。剖藏发金匮,抉蕴破石室。这两句继续描绘诗人对古籍的珍视和探求。"剖藏发金匮"形容打开宝库发现秘籍,而“抉蕴破石室”则表明了不惜一切代价挖掘出隐藏已久的文献。签怕逐汗牛,至珍去遐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古书的重视和追寻之情。"签怕逐汗牛"形容跟随劳苦的牛车去寻找那些珍贵的文献,而“至珍去遐绝”则是对这些已失去的秘籍无比的珍惜。我欲然藜人,四库亦赤立。这两句诗中,“我欲然藜人”表达了诗人想要像古代圣贤一样尊崇和学习这些丧失的文献。"四库亦赤立"则可能是对某个图书馆藏或文献整理工作的期待。细人慕所爱,但嗟珠玉翼。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遗产的怀念和珍视。"细人慕所爱"形容普通人也在追求和怀念这些失传的文献,而“但嗟珠玉翼”则是对这些无价之宝的深切惋惜。君子为道谋,惟忧孔孟北。这两句诗中,“君子为道谋”表达了君子的理想和追求,即在文化上有所建树。而“惟忧孔孟北”则是对儒家文化的担忧,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这些文化遗产的流失。风气日已趋,南强变金革。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时代变迁、文化也在不断变化的景象。"风气日已趋"表明时代精神在转变,而“南强变金革”则可能是对某个历史事件或文化转型期的描述。周礼吾能言,欲徵恐无籍。这两句诗中,“周礼吾能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礼制的理解和阐述,而“欲徵恐无籍”则是对这些知识传承的担忧,因为缺乏文献记载。落落星向晨,后生当努力。最后两句诗以星辰作为象征,提醒后来者应当继续努力学习和发扬光大文化遗产。"落落星向晨"形容清晨璀璨的星空,而“后生当努力”则是对未来世代的期望和激励。整首诗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描述与哀悼,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珍视以及担忧,同时也鼓舞后人要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自勉
宋·陆游
曩岁读隐书,妄意慕陶葛。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飞举固未能,死籍或可脱。那知事大谬,发齿将秃豁。神仙岂弃汝,正坐自迂阔。馀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