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禅意哲理
抒情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对人生、修行的深刻洞察。诗人运用了“一向不恁么”与“一向恁么”的对比,前者指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后者则可能意味着生活中的平凡与朴素。接着,“灰头土面,带水拖泥”描绘了一种不刻意追求外在光鲜的形象,强调内在的真实与自然。“恁么中不恁么,就下平高”与“不恁么中却恁么,从空放下”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在坚持与变通之间寻求平衡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坚定地遵循自己的原则(“恁么中不恁么”),而在其他时候,则应灵活变通(“不恁么中却恁么”),这体现了对情境的敏感与适应能力。“或有个恁么不恁么,总不管,亦无明,亦无暗,亦不放,亦不收”这一段,表达了在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时,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既不被光明所迷惑,也不被黑暗所束缚,既不执着于得失,也不轻易放弃。最后,“到头霜夜月,任运落前溪”,以自然界的景象作结,暗示了最终的归宿与解脱,如同霜夜之月,无论明暗,都自然地流向溪流,象征着生命的自然流转与最终的平静与和谐。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生修行的真谛,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各种境遇时,保持内心的清明与自由,追求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顺应,最终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