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禅意哲理
手法
写景
自然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宇宙观。“丁一卓二,本分钳锤”,开篇即以“丁”、“一”、“卓”、“二”四个数字,巧妙地隐喻了事物的本质与变化,暗示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本分,如同使用钳锤一样,既要有力度,又需精准,不偏不倚,方能得心应手。“捏聚放开,作家受用”,进一步阐述了生活中的取舍之道。在面对事物时,要学会适时地把握与释放,如同艺术家创作作品一般,既要精心雕琢,又要适时放手,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创造的乐趣。“灰头土面处,壁立千仞”,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平凡的生活场景与高远的精神境界相对比,强调即使在看似平凡甚至有些粗糙的生活中,也能发现并体验到深邃的美与力量,如同山壁虽陡峭,却依然挺拔。“壁立千仞处,土面灰头”,这一句是对上一句的反转,提醒我们不要忽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蕴含着生活的真谛与美的源泉。“自然双放双收,到处为祥为瑞”,表达了顺应自然、随缘而行的生活态度。无论是放还是收,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这样的生活状态能够带来祥和与吉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以美丽的画面结束全诗,形象地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掬起一捧水,就能看到月亮的倒影;轻轻摆弄花朵,香气便弥漫全身。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是对心灵纯净、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引导读者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不平凡的意义,体现了禅宗中“见性成佛”的精神追求,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