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五
十
三
首
(
其
四
十
)
丁
一
卓
二
,
本
分
钳
锤
。
捏
聚
放
开
,
作
家
受
用
。
灰
头
土
面
处
,
壁
立
千
仞
。
壁
立
千
仞
处
,
土
面
灰
头
。
自
然
双
放
双
收
,
到
处
为
祥
为
瑞
。
掬
水
月
在
手
,
弄
花
香
满
衣
。
禅意哲理
手法
写景
自然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宇宙观。“丁一卓二,本分钳锤”,开篇即以“丁”、“一”、“卓”、“二”四个数字,巧妙地隐喻了事物的本质与变化,暗示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本分,如同使用钳锤一样,既要有力度,又需精准,不偏不倚,方能得心应手。“捏聚放开,作家受用”,进一步阐述了生活中的取舍之道。在面对事物时,要学会适时地把握与释放,如同艺术家创作作品一般,既要精心雕琢,又要适时放手,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创造的乐趣。“灰头土面处,壁立千仞”,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平凡的生活场景与高远的精神境界相对比,强调即使在看似平凡甚至有些粗糙的生活中,也能发现并体验到深邃的美与力量,如同山壁虽陡峭,却依然挺拔。“壁立千仞处,土面灰头”,这一句是对上一句的反转,提醒我们不要忽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蕴含着生活的真谛与美的源泉。“自然双放双收,到处为祥为瑞”,表达了顺应自然、随缘而行的生活态度。无论是放还是收,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这样的生活状态能够带来祥和与吉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以美丽的画面结束全诗,形象地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掬起一捧水,就能看到月亮的倒影;轻轻摆弄花朵,香气便弥漫全身。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是对心灵纯净、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引导读者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不平凡的意义,体现了禅宗中“见性成佛”的精神追求,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猜您喜欢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舟入罗旁之水将访西宁张明府有作(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溪尽山城出,高高在乱峰。厓飞千树瀑,石响一林钟。叶落传人语,沙乾失虎踪。夕阳茅店外,樵影下寒松。
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其一)
宋·文天祥
麾节东南会一堂,兰亭昨日记流觞。六丝星度银潢影,五綵春浮玉翠香。院柳旧云怀燕语,野华新雨挹虹光。凤池对秉他年事,伫看天街接佩珰。
力穑吟
宋·邵雍
春时耕种,夏时耘耨。秋时收治,冬时用受。雨露不愆,既苗既秀。水旱为灾,尚罹其咎。
团扇郎
明·李攀龙
白团扇。明月入君怀,清光满流盼。霜雪散炎天,是侬歌始变。合欢自一时,秋风欢不见。
临济赞
宋·释祖先
揎拳捋肘,只有一个。电卷星飞,抬头蹉过。
忆家园廿六首(其二十六)稻田
明·顾清
侬家世业本耕农,远客思乡却自侬。柳外平畴夜来梦,万行新绿舞薰风。
吴醉亭谓余懒慢如嵇康以诗规劝叠韵为报
清·陈以豫
一枝暂借此栖身,为爱园亭少俗尘。对客嵇康生性懒,去官陶令不嫌贫。君能知我应规我,才本低人敢傲人。且脱貂裘来换酒,主宾同醉玉壶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