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山水
情景交融
四季景色
赞美石室
澹庵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幽深的画面。首句“衣雨调阶泉淅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水轻柔地落在台阶上,泉水潺潺流动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低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湿润的氛围。接着,“青烟绕屋树扶疏”一句,将视线从地面提升至空中,青烟缭绕在屋舍周围,树木繁茂,枝叶交错,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后两句“异时有问碧岩境,举似酬之莫道无”,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感。诗人似乎在预设一个情境:将来有人询问关于碧岩(可能象征着某种精神境界或理想之地)的问题时,他将以这首诗作为答案,表明自己对这一境界的理解与追求,并非虚无缥缈,而是有着具体而深刻的内涵。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也流露出其对于精神世界探索的执着与热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对精神境界的思考与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理解和艺术表达。

猜您喜欢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
唐·孟郊
山中琉璃境,物外琅琊溪。房廊逐岩壑,道路随高低。碧濑漱白石,翠烟含青蜺。客来暂游践,意欲忘簪圭。树杪灯火夕,云端钟梵齐。时同虽可仰,迹异难相携。唯当清宵梦,髣髴愿攀跻。
题黄隐士别业
明·蒋冕
疏竹编门草覆墙,数椽茅屋海中央。云栖檐下轩窗润,风过花间枕簟香。岚气入帘晴亦暝,潮声当户暑偏凉。谁言身外浑无事,诗思撩人也觉忙。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无复律吕笑览之馀赐以斤斧幸甚(其八)
宋·朱熹
青山背夕阳,兹景公所爱。虚堂日落时,迁坐一解带。岚分疑有处,鸟度知无碍。须臾暮色来,默默无与会。
次韵周开祖大夫泛湖见访
宋·释道潜
漾漾清漪十里间,画船人似镜中安。雨催菡萏幽香发,风触莆萄细浪寒。高岸乌纱来静院,倒挥白羽傍曾栏。吟毫所遇无遗景,天乞词源北海宽。
王黄华山水小景二首(其二)
宋末元初·陆文圭
此纸无脂粉气,之子有山水淫。当时以意摸写,今我以目登临。
山阴水村二首(其二)
元末明初·王冕
草阁凭江置,江深入夏寒。看山诗思远,对客酒杯宽。风景虽然别,行藏尽自安。浮萍轩子好,来往任盘桓。
池上
元·廖大圭
绿净涵空护碧苔,方方一镜向人开。晚凉独立心如洗,风破浮萍片月来。
千峰榭
宋·吕希纯
古郡千山里,高台六月凉。开轩背城市,伏槛即林塘。白佛当平远,乌龙插昊苍。水风生枕簟,岚翠扑衣裳。欲雨高峰暗,新晴瀑布长。稻塍分锦绣,松岭奏笙簧。自昔多贤守,于今载雅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