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山水
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林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首句“素抱厌尘缘”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着,“林居自澹然”一句,通过“澹然”二字,生动地展现了隐居者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中的一幅幅画面:鸟儿在幽深的青涧中欢快地啼鸣,樵夫的歌声在傍晚的钟声中回荡,这些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的活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而“香几流松雨,书帷閟竹烟”则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雅致,香几上仿佛飘落着松雨的香气,书帷中弥漫着竹烟的气息,这样的场景既体现了生活的高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最后,“常时宾客至,随意煮山泉”两句,不仅展现了隐士日常生活的简单与自在,也体现了他待客的热情与随和。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隐士形象,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

姚广孝

66首
幼名天禧。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通阴阳术数。洪武中从燕王至北平,住持庆寿寺,而常居府中,时时屏人语。建文时劝王举兵。为王策划战守机宜。辅世子居守,守御甚固。成祖即位,论功第一,拜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而不肯蓄发,常居僧寺。监修《太祖实录》,与修《永乐大典》。工诗。谥恭靖。有《逃虚子集》(亦名《姚少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