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宴
张
舍
人
宅
懒
寻
芳
草
径
,
来
接
侍
臣
筵
。
山
色
知
残
雨
,
墙
阴
觉
暮
天
。
莺
啼
汉
宫
柳
,
花
隔
杜
陵
烟
。
地
与
东
城
接
,
春
光
醉
目
前
。
写景
春光
花
植物
自然现象
鸟
柳树
场景
地点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场在春日举行的宴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悠闲愉悦的宴会氛围。“懒寻芳草径”表明诗人漫步于芳草萋萋的小道上,心情舒缓,不急不迫。“来接侍臣筵”则暗示这场宴会可能是在官邸之中举行,主人是当时的权贵或士族。“山色知残雨,墙阴觉暮天”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迁。山色因雨而益发深沉,墙阴渐渐浓重,预示着日暮时分。接下来的“莺啼汉宫柳,花隔杜陵烟”则将宴会的场景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莺鸟鸣叫于汉代宫殿旁的柳树之上,花朵在杜甫曾居住的地方(杜陵)飘逸其间,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宴会现场,也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地与东城接,春光醉目前”两句则描绘了一片开阔的春日景色。宴会所在地与远方的东城相连,春天的阳光似乎就在眼前,使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份美好之中。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宴会氛围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春日宴会场景,同时也融入了历史文化元素,使得整首诗不仅有视觉上的享受,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郎士元
74首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猜您喜欢
摘得新·留春
清·佟世南
饮一卮。教春休便归。垂杨飘絮尽,袅残丝。东风留得啼莺住,又花飞。
代州冯氏园亭赋呈主人杨冯甥舅(其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叠嶂纷苍翠,随云渡水来。芙蕖方伯沼,杨柳尚书台。试马分金埒,流莺送玉杯。主人挟丝管,更欲画船开。
二月三日作真率会游载酒堂呈坐客(其二)
宋·李光
路接蓬瀛日景迟,尘心消尽忘归期。雨馀荒草侵三径,风起微澜皱一池。晚色远涵残照外,春光欲近禁烟时。黄鹂不肯檐间语,隔叶相呼过别枝。
南浦水阁
宋·华岳
桥横南浦虹千丈,柳护西溪翠一行。佳丽不知滋味恶,插花临水照红妆。
点绛唇·咏清宴园
清·许禧身
閒倚西楼,声声箫鼓吹来早。旌旗树杪。一片霞光照。池外红桥,桥外青松绕。天初晓。日光皎皎。花闹多青草。
清溪渡
明·顾起纶
清溪雨后碧山明,渡口泠泠绝涧声。谷鸟怯啼如汉语,岭梅零落故园情。沅陵客过无寒雁,楚国春来几日晴。万壑千溪烟瘴里,明朝何事向南征。
自雄县至赵北口
清·程沆
南下雄州来赵北,沿堤忽见小渔舠。分明一倍西湖景,廿里垂杨十二桥。
红桥
清·孔尚任
红桥垂柳袅烟村,隋代风流今尚存。酒旆时遮看竹路,画船多系种花门。曾逢粉黛当筵舞,未许笙歌避吏尊。可惜同游无小杜,扑襟丝雨总销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