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别
穆
陵
关
上
秋
云
起
,
安
陆
城
边
远
行
子
。
薄
暮
寒
蝉
三
两
声
,
回
头
故
乡
千
万
里
。
离别
送别
写景
情感
思乡
秋天
秋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离别之情的画面,通过穆陵关上升起的秋云和远行者的孤独身影,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如薄暮时分的寒蝉鸣叫声,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加深了离别之情的沉重感。"穆陵关上秋云起" 这一句直接设定了诗歌的情境和季节,秋天,穆陵关,这里是送别的地方,云起象征着离别之情的升腾。紧接着 "安陆城边远行子" 描绘出一个孤独的旅人形象,他正准备踏上远行的路程。"薄暮寒蝉三两声" 这里的“薄暮”指的是日落后的短暂时刻,那时候天色还未完全黑暗,但已经可以听到蝉鸣叫,这种声音往往给人以凄清孤寂之感。诗人通过这种声音的描写,增添了离别场景的悲凉气氛。"回头故乡千万里" 这一句最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留恋和不舍。尽管距离遥远,但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却如影随形,不可抹灭。这也正是古代文人离别时共同的心情。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浓郁的情感,展示了唐代送别文学的一种典型风格。
郎士元
74首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