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送别
写景
地点
秋天
情感
友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初次东行至越地的景象和心情。"未习风波事,初为东越游"表明诗人对于远行的艰辛还缺乏经验,但他勇敢地踏上了前往东越的地途。"露沾湖草晚,月照海山秋"写出了夜幕降临时的景色。露水沾湿了湖边的草,而明亮的月光则映照在海边的山峦之上,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是诗人旅途中对夜晚美景的独特感受。"梅市门何处,兰亭水向流"中的“梅市门”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而“兰亭水向流”则描写了兰亭附近河流的流动。这两句通过提问和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寻觅美好之地、又不免有些迷茫和怀疑的情绪。"西兴待潮信,落日满孤舟"则透露出诗人在等待着某种信息或讯息,同时也表明了他内心的孤独感。"西兴"可能是指一个地方的名字,而"待潮信"则意味着诗人正期待着潮汐带来的消息。落日满舟则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孤独船只的景象,给人以深邃和寂静之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真实体验和复杂的情感世界。

郎士元

74首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