盩
厔
县
郑
礒
宅
送
钱
大
暮
蝉
不
可
听
,
落
叶
岂
堪
闻
。
共
是
悲
秋
客
,
那
知
此
路
分
。
荒
城
背
流
水
,
远
雁
入
寒
云
。
陶
令
门
前
菊
,
馀
花
可
赠
君
。
写景
秋景
咏物
菊花
送别
怀古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名为《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离别时的悲凉和无尽的情感。首句“暮蝉不可听”,蝉是指一种晚上的昆虫,它们的鸣叫声往往令人感到凄凉。这里用“不可听”而不直接说“凄凉”或“悲哀”,体现了诗人对景物感受的深刻和细腻。第二句“落叶岂堪闻”则是通过秋天的落叶来渲染氛围,落叶声在古代文学中常常与离别相联系,这里强调的是听觉上的不忍卒听,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悲凉。第三句“共是悲秋客”,直接点出诗人的情感状态,“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常见主题,指的是对秋天的愁绪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尽哀伤。这里将自己定位为“悲秋客”,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一种普遍的情怀。第四句“那知此路分”则是说在这离别之际,连路都要分开去,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无奈和哀伤。第五句“荒城背流水”,描绘出一幅荒凉的画面,古老的城墙背对着河流,这种景象增添了一份萧瑟和孤寂。六七两句“远雁入寒云,陶令门前菊”则是通过高飞的鸿雁和小小的菊花来强化诗中的悲凉气氛。鸿雁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离别,而这里它们飞入寒冷的云层,更添一份凄清。陶令门前菊则是指东汉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陶渊明,他喜欢种植菊花,后来成为文人隐逸的象征。最后一句“馀花可赠君”,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这残留的菊花,想要送给所托之人,这里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自己无奈的情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离别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郎士元
74首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