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写景抒情
怀旧
送别
抒发时光情感
夜雨频惊梦
离别情感怀旧

译文

时光只知道催人老去,不理解人世间的多情,你看长亭送别时,伤心的泪水滴到衣衫上,连喝醉酒也不能使自己忘却烦恼。
昨夜,急促的西风刮的梧桐树叶飒飒作响,月色惨淡,朦朦胧胧,我的美梦不断地被惊醒,不知何处的高楼上传来大雁凄厉的叫声。

赏析

这首词以时光无情和离别之苦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时光只解催人老",诗人感叹岁月匆匆,无法停留,暗示了人生的无奈与流逝。"不信多情,长恨离亭",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哀愁,离亭是送别的地方,这里蕴含着无尽的离愁别绪。"泪滴春衫酒易醒",形象地写出词人在醉酒中仍难掩心中的悲伤,泪水打湿衣衫,一觉醒来,现实的痛苦更加清晰。接下来的"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借景抒情,西风和淡月营造出凄清的氛围,加深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好梦频惊",表明词人试图在梦境中逃避现实的痛苦,但梦中的安宁却被高楼上传来的雁鸣声打破,"何处高楼雁一声",这孤独的雁鸣声仿佛是远方亲人的呼唤,又或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使得词人的心境更为悲凉。总的来说,这首《采桑子》(其六)通过写时光的无情、离别的伤痛以及梦境的破碎,展现了晏殊深沉而感伤的情感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晏殊

347首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猜您喜欢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声声慢(其一)
宋·王沂孙
啼螀门静,落叶阶深,秋声又入吾庐。一枕新凉,西窗晚雨疏疏。旧香旧色换却,但满川、残柳荒蒲。茂陵远,任岁华苒苒,老尽相如。昨夜西风初起,想莼边呼棹,橘后思书。短景凄然,残歌.....
赠欧阳詹
唐·牟融
为客囊无季子金,半生踪迹任浮沈。服勤因念劬劳重,思养徒怀感慨深。岛外断云凝远日,天涯芳草动愁心。家林千里遥相忆,几度停车一怅吟。
再寄向伯恭
宋·李光
南行万里敢辞遥,过尽江西独木桥。已见芗林真面目,依然华发两萧萧。
送春日集张云子斋中得风字
清·庞垲
飞花落絮满晴空,九十春归怅晚风。草色空伤南浦外,莺声欲断夕阳中。尊前把酒怜将老,愁里题诗愧未工。莫抚清琴操《别鹄》,感时怀士正无穷。
送吴明理归赣州寓舍
明·刘崧
江上芙蓉作锦红,飘飘归棹趁西风。乱山正在波涛外,故里犹迷烟雾中。四海交游春梦远,十年流落壮心雄。小楼昨日登临处,尊酒寒花孰与同。
送陈理堂学博归江南(其二)
清·黄景仁
闲坊冷曲共嬉游,漠漠风情似水柔。二月浓春过病里,十年往事满心头。狂来每倚三分酒,别去谁消一丈愁。拔脚软红君竟得,不辞典尽鹔鹴裘。
和高仆射罢节度让尚书授少保分司喜遂游山水之作
唐·白居易
暂辞八座罢双旌,便作登山临水行。能以忠贞酬重任,不将富贵碍高情。朱门出去簪缨从,绛帐归来歌吹迎。鞍辔闹装光满马,何人信道是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