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夕
赋
得
綵
花
树
十
二
雕
栏
帖
绛
纱
,
都
人
夜
夜
斗
香
车
。
芬
芳
不
借
东
风
力
,
结
绽
能
先
上
苑
花
。
云
里
綵
楼
千
树
出
,
月
中
灯
市
万
枝
斜
。
可
怜
处
处
春
如
海
,
不
见
芜
城
帝
子
家
。
写景
节日
写花
春景
地点
赞美
元宵佳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时,城市中灯火辉煌、繁花似锦的景象。诗人以“十二雕栏帖绛纱”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装饰华丽的栏杆上贴着红色的丝绸,营造出节日的喜庆氛围。接着,“都人夜夜斗香车”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夜晚竞相展示华丽马车的场景,体现了元宵节的热闹与繁华。“芬芳不借东风力,结绽能先上苑花”,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生命,表达花朵自然绽放的美丽,并非依赖外力,展现出花朵的独立与自信。这不仅赞美了花朵的自然之美,也寓意着生命的自由与活力。“云里綵楼千树出,月中灯市万枝斜”,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盛况。诗人将綵楼比作从云中伸出的树木,将灯市比作月下的树枝,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灯火通明、五彩斑斓的景象,充满了浪漫与幻想的气息。最后,“可怜处处春如海,不见芜城帝子家”两句,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感叹于春天的生机勃勃,却未能见到传说中的芜城帝子之家,或许暗含了一丝遗憾与向往之情,使得整首诗在赞美节日盛景的同时,又增添了几分深沉的情感色彩。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捕捉并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与美丽,展现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袁守范君擢宪副九江赠以是诗
明·严嵩
歌襦棠郡留遗爱,建节霜台拜宠荣。此去威名庐岳重,向来风节秀江清。春城祖席维征骑,晓驿楼船动水程。别后相思何处所,烟消湓浦暮潮平。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