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
亭
怨
四
首
(
其
二
)
看
何
处
、
最
销
魂
地
。
一
片
斜
阳
,
二
分
荒
土
。
壤
色
罗
裙
,
峭
风
吹
送
北
邙
雨
。
画
衫
扶
醉
,
能
几
日
、
踏
青
去
。
瘦
影
冷
蘼
芜
,
恨
减
尽
、
好
山
眉
妩
。
愁
绪
。
剩
红
心
脉
脉
,
目
断
送
君
南
浦
。
高
楼
望
远
,
奈
千
里
、
沅
湘
迟
暮
。
祗
今
日
、
蕉
萃
青
袍
,
问
谁
采
、
天
涯
芳
杜
。
把
怨
瑟
重
弹
,
中
有
离
骚
廿
五
。
离别 送别
山水
抒情
思乡 思念
闺怨
秋天写景
赞美山川
怀古
情感表达
赏析
这首《长亭怨》是清代诗人蒋敦复所作,描绘了一幅凄美哀婉的画面。开篇“看何处、最销魂地”,便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情感波动的场景之中。接着,“一片斜阳,二分荒土”以夕阳与荒凉的土地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壤色罗裙,峭风吹送北邙雨”一句,通过细腻的比喻,将大地比作罗裙,峭风则像是在送别北邙的雨水,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接下来,“画衫扶醉,能几日、踏青去”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描绘女子在春日里醉意朦胧地踏青,却不知这样的时光还能持续多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感慨。“瘦影冷蘼芜,恨减尽、好山眉妩”中,“瘦影”与“冷蘼芜”形成鲜明对比,既描绘了人物的孤独与凄凉,也暗示了情感的消减。“恨减尽、好山眉妩”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逐渐消失的无奈与哀伤。“愁绪。剩红心脉脉,目断送君南浦”一句,直接点明了愁绪的根源——分别。红心脉脉,目断南浦,不仅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更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不舍。最后,“高楼望远,奈千里、沅湘迟暮。祗今日、蕉萃青袍,问谁采、天涯芳杜。把怨瑟重弹,中有离骚廿五。”这一段通过高楼远眺、千里沅湘、蕉萃青袍、天涯芳杜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与思念。怨瑟重弹,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音乐的哀怨,更是对离别之痛的深深共鸣,与屈原的《离骚》相呼应,表达了对离别、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离别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猜您喜欢
访毛平仲问疾与其子适同游柯山观王质烂柯遗迹
宋·陆游
篮舆访客过仙村,千载空馀一局存。曳杖不妨呼小友,还家便恐见来孙。林峦巉绝秋风瘦,楼堞参差暮气昏。酒美鱼肥吾事毕,一庵那得住云根。
菩萨蛮(其五)
宋·晁端礼
远山眉映横波脸。脸波横映眉山远。云鬓插花新。新花插鬓云。断魂离思远。远思离魂断。门掩未黄昏。昏黄未掩门。
望孤石诗
南北朝·鲍照
江南多暖谷,杂树茂寒峰。朱华抱白雪,阳条熙朔风。蚌节流绮藻,辉石乱烟虹。泄云去无极,驰波往不穷。啸歌清漏毕,徘徊朝景终。浮生会当几,欢酌每盈衷。
白云庵谒先君寺丞诗
宋·郑康佐
清癯野鹤姿,问道羽衣客。白云濯飞泉,青霞窥裂石。閒猿啸清晓,药鸟鸣日夕。幽人不可见,百拜访遗迹。
新秋二首(其二)
宋·陆游
蝉声满院送流年,又见秋风到海边。旧友死来频入梦,新诗愁绝少成篇。步头野水双飞鹭,林外人家一点烟。顾影自惊如许瘦,囊空无药起沉绵。
白下春游曲七首(其六)
明·金大舆
何处佳人婀娜妆,青山初日炤流黄。轻罗半掩金跳脱,春寺烧香绕画廊。
蝶恋花·题《花香醉蝶图》帐额
清末近现代初·洪炳文
梦醒罗浮春信度。似惜芳心,飞入花深处。细草如茵粘不住。蘼芜二月多烟雨。妙笔滕王图作补。一抹胭脂,染出红无数。回首日边桃李树。春风上苑探花去。
绛都春·赋壶园雁来红
清·郑文焯
鹃魂一片。怪小墅绿阴,都被愁染。鸿阵悄来,凄紧西风黄昏院。茜裙残缕吹香远。却醉入、秋娘心眼。梦回沟水,红情自老,误他题怨。还见。披烟浣露,正灯暗绛屏,和泪妆点。霜信曼催,.....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