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读书励志
亲情友情
春光佳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对弟弟学业有成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其未来的期许。首句“泮水涵光亦有年”,以泮水象征学府,暗示弟弟在学府中已有多年的学习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智慧。接着,“喜看华馆笔生烟”一句,以“华馆”形容学府之美好,而“笔生烟”则形象地描绘了弟弟在学府中勤奋读书、挥洒才情的情景。“昔时灯火催黄卷,此日衣冠映白莲”两句,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情景,表达了弟弟从幼时的刻苦学习到今日学业有成的转变。灯火催促着黄卷(泛指书籍),象征着弟弟在幼年时的勤奋;而今日,他身着礼服,与白莲相映,不仅代表了学业上的成就,也寓意着纯洁高雅的品德。“幸有诗书能世业,敢称门户出豪贤”两句,强调了诗书对于家族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弟弟能够成为家族骄傲的自豪感。这里的“世业”指的是家族的事业或传统,而“豪贤”则是对弟弟才能和品德的高度评价。最后,“功名本是男儿事,乐听埙篪奏几筵”两句,点明了功名是男子追求的目标,而家族的欢庆则通过音乐(埙篪,古代乐器)来表达。这里既是对弟弟未来可能取得功名的祝福,也是对家族团结和谐、充满喜悦氛围的描绘。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赞美了弟弟的学业成就,又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展现了浓厚的家庭情感和对教育的重视。

张嗣纲

230首
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猜您喜欢

题顾麟士先生织帘居晚望图应令子伊人之请(其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东吴耆旧在,人向织帘求。父子书频著,妻孥食未谋。山中馀日月,世外有春秋。莫倚斜阳望,苍茫易白头。
和康晋侯见赠
宋·王庭圭
儒生无力荷干戈,乱后篇章感慨多。但拿笔头吟白雪,莫挑马箠渡黄河。
赋得石头城送孙学正之京
明·童轩
石城嵯峨如铁壁,睥睨云霄高百尺。石头千古枕江流,六代繁华有遗迹。昔人城此今已矣,尚有功名在人耳。古堞残鸦噪夕晖,空壕宿鹭迷寒雨。孙君才调不可羁,蚤年问学为名师。怀贤每赏袁.....
与世卿閒谈兼呈李宪副(其八)
明·陈献章
碧酒三杯春又生,偶逢骚客各披倾。杨雄识字终谁让,家媪知音却屡更。旧管一题都迭荡,新收半卷转高明。封缄远寄而宗老,月在青天影在溟。
春兴(其十九)
明·黎景义
杜鹃枝上月三更,欲化西园蝶未成。眼底看春春欲暮,此中多恨恨难平。纵横词翰千秋事,独抱风流万古情。莫笑书生无燕颔,论功还欲请长缨。
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
宋·陆游
秦吴万里车辙遍,重到故乡如隔生。岁晚酒边身老大,夜阑枕畔书纵横。残灯无焰穴鼠出,槁叶有声村犬行。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
酬孝甫见赠十首(其一)
唐·元稹
宋玉秋来续楚词,阴铿官漫足闲诗。亲情书札相安慰,多道萧何作判司。
满江红
宋·杨炎正
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都不记,曲尘香雾,西湖南陌。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拆。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