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题
周
元
吉
左
司
山
居
三
咏
(
其
一
)
酣
赋
亭
诗
酒
如
今
谁
主
盟
,
须
还
酣
赋
老
先
生
。
三
杯
两
盏
莺
花
底
,
一
斗
百
篇
谈
笑
成
。
太
白
自
翻
新
乐
府
,
小
蛮
度
入
妙
歌
声
。
生
前
身
后
名
兼
饮
,
二
事
何
曾
有
重
轻
。
山水田园
写酒抒情
抒情兼赞美
赞美主盟的
酣赋吟咏
赏析
诗中“诗酒如今谁主盟,须还酣赋老先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没有能够像古代诗人那样以诗酒会友的遗憾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老先生”可能是指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或师长,通过酣畅淋漓的赋诗来表达自己对于文学创作和饮酒享乐的热爱。接下来的“三杯两盏莺花底,一斗百篇谈笑成。”描绘了一幅诗人与友人在莺花盛开之地,举杯畅饮,吟诗作赋,气氛轻松愉悦的画面。这里的“三杯两盏”和“一斗百篇”,则是夸张的手法,用来强调诗酒生活中的快乐和创作上的旺盛。“太白自翻新乐府,小蛮度入妙歌声。”这两句中,提到了唐代的文学巨匠李白(太白)和宋玉(小蛮),通过他们的名字来映衬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自己的文学追求。这里的“新乐府”指的是诗人创作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而“妙歌声”则是赞美诗人的作品达到了一个极高的艺术境界。最后,“生前身后名兼饮,二事何曾有重轻。”表达了诗人对待名利和酒宴的态度,即无论是在世时还是身后,都能享受到文学创作带来的声誉与酒宴中的乐趣,而这两者在他看来是同等重要,没有先后轻重之分。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个人生活情趣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饮酒和友谊的热爱,以及他希望在这些方面留下不朽名声的愿望。
杨万里
4294首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