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
除
祭
先
奉
怀
家
兄
次
文
公
先
生
病
中
呈
诸
友
韵
日
月
行
不
息
,
我
亦
少
安
居
。
违
家
今
几
何
,
忽
复
五
载
馀
。
微
官
误
人
事
,
解
令
亲
者
疏
。
每
思
别
时
语
,
不
见
空
中
书
。
及
玆
岁
将
阑
,
感
叹
正
踌
躇
。
祀
先
具
薄
奠
,
抚
巳
怀
厥
初
。
觞
酒
岂
云
乏
,
独
酌
闷
难
祛
。
宁
当
解
组
去
,
御
子
花
间
车
。
怀乡
思亲
惜时
悼亡
抒情
节日
岁除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在除夕祭祖时,对家人的思念与感慨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家庭分离的无奈,以及官场纷扰导致亲人关系疏远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首句“日月行不息”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紧接着“我亦少安居”表达了诗人对短暂宁静生活的向往。随后,“违家今几何,忽复五载馀”则直抒胸臆,感叹离家之久,时间之长。“微官误人事,解令亲者疏”揭示了官场生涯对个人情感的负面影响,官职的追求使得与亲人的关系变得疏远。诗人对这种现象深感遗憾,通过“每思别时语,不见空中书”表达了对过去温馨时刻的怀念,以及对无法通过书信传递情感的无奈。“及玆岁将阑,感叹正踌躇”点明了当前的处境,临近岁末,诗人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接着,“祀先具薄奠,抚巳怀厥初”描述了祭祖的场景,诗人借此机会回顾最初的自己,反思人生。“觞酒岂云乏,独酌闷难祛”表明了诗人虽有酒可饮,但内心的愁闷难以排遣。最后,“宁当解组去,御子花间车”表达了诗人对于摆脱官场束缚,回归自然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在花间驾车,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家庭、友情、官场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与思考,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方孝孺
408首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猜您喜欢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虞美人·端午闺词四首(其四)
清·陈维崧
年年竞渡喧歌唱,雪屋崩银浪。如今不见木兰桡,门掩一庭微雨读离骚。风前皓腕缠红缕,往事依稀数。多时忘却辟兵符,今岁重新提起暗嗟吁。
哭周角长(其二)
明·梁宪
骑马归来景色迷,萧条门巷气凄凄。书声此夜人何处,酒醒三更鸟正啼。久写奇方思服食,市来仙药尚封题。年年欲作长生计,岂料途穷日又西。
岭外守岁
唐·李福业
冬去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珍珠帘·辛巳生朝
清·杨玉衔
飞鸿瞥影回头渺。堪惆怅、两事升平年少。春色半阑珊,况影形相吊。面目须眉无一是,更剩得、无聊怀抱。壶小。对茶烟禅榻,契结昏晓。偶尔裙屐追随,借词牌杯酒,涂雕枯槁。问字半亭,.....
清明登先江安人陇有感(其一)
明·邹元标
艰危曾共尔,舍我竟仙游。云佩飘何处,鸾台黯不收。乾坤难寄恨,日月此堪愁。却忆鼓盆者,何心得自由。
挽宋海印居士二首(其一)
元·魏初
诗酒交亲半老臣,田园成趣自由身。回头行路风波里,得似先生有几人。
丹阳阻风口占二首(其一)
清·缪徵甲
荒村喔喔听鸡鸣,篷背颠风怒作声。遥忆白头亲不寐,通宵屈指算行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