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柳
鍊
师
归
台
山
月
照
秋
尘
三
丈
飞
,
破
囊
携
药
下
黄
池
。
仙
家
不
数
人
间
事
,
瀑
布
桥
边
忆
看
棋
。
送别
山水
怀古
秋天
仙家
隐士
友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月夜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仙界的独特感悟。首句“月照秋尘三丈飞”,以“月”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而幽静的秋夜之中。这里的“秋尘”不仅指地面的尘埃,也暗喻了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痕迹。“三丈飞”则生动地描绘了月光洒落的广度与力度,仿佛能触及到三丈之遥的地方,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次句“破囊携药下黄池”,描述了炼师(即柳鍊师)带着行囊和药物,前往黄池的场景。这里的“破囊”暗示着炼师的行装简朴,而“携药”则透露出他可能在进行某种修炼或治疗活动,增添了神秘色彩。黄池作为目的地,既是一个具体的地点,也可能象征着某种精神或心灵的归宿。第三句“仙家不数人间事”,直接点明了炼师的身份和追求。这句话表达了炼师与世俗世界的疏离感,暗示他更倾向于追求超越物质和尘世的仙家境界。这种超然的态度,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对自然和谐与内心平静的向往。最后一句“瀑布桥边忆看棋”,以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收尾。炼师在返回途中,或许在瀑布桥边停留,回忆起与人对弈的时光。这里,“看棋”不仅是一种消遣,更是心灵交流与智慧碰撞的象征。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传达了炼师在修行之余,仍不忘与人间情感的联系,展现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炼师在追求仙家境界的同时,对自然美景和人间情感的深切感悟,以及在两者之间寻求和谐统一的智慧。
李龏
556首
一字仲甫。不乐仕进,居于吴兴三汇之交,年登耄期。效元白歌诗,有《剪绡集》等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袁守范君擢宪副九江赠以是诗
明·严嵩
歌襦棠郡留遗爱,建节霜台拜宠荣。此去威名庐岳重,向来风节秀江清。春城祖席维征骑,晓驿楼船动水程。别后相思何处所,烟消湓浦暮潮平。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