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抒情
怀古
写景
秋天
写心境
亲情
读书
记梦
哲理
写形骸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居时的心境与生活状态,充满了深沉的哲思和对自然的亲近。首联“地偏双耳静,心近古无怀”,开篇点题,以“地偏”暗示环境的幽静,双耳清净,心灵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颔联“扫壁书秋梦,听钟辨午斋”,进一步展现诗人的日常生活。扫除墙壁上的字迹,仿佛在清理过往的思绪,留下一片空白,如同秋天的梦境一般。听到钟声,分辨出时间,安排午后的斋食,生活节奏井然有序,内心却保持着对自然的敏感与感知。颈联“贫疏亲骨肉,老病瘦形骸”,揭示了诗人的生活现状。虽然物质条件简陋,但与亲人保持疏远,可能是因为生活的忙碌或是性格使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消瘦,岁月的痕迹在形体上留下了印记。这一联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心境,以及对生命自然规律的接受。尾联“欲买刘伶锸,教童死即埋”,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豁达态度。刘伶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以饮酒著称,此句借用典故,表达出诗人希望像刘伶一样,面对死亡能够坦然接受,甚至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安排好后事,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死亡的从容面对。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生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语言质朴而富有哲思,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与哲学意味的作品。

李龏

556首
一字仲甫。不乐仕进,居于吴兴三汇之交,年登耄期。效元白歌诗,有《剪绡集》等

猜您喜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感皇恩·丐祠居射村作
宋·胡舜陟
乞得梦中身,归栖云水。始觉精神自家底。峭帆轻棹,时与白鸥游戏。畏途都不管,风波起。光景如梭,人生浮脆。百岁何妨尽沈醉。卧龙多事,谩说三分奇计。算来争似我,长昏睡。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闺词十二首(其十二)
明·张元凯
皓魄不常圆,一月圆一夕。明夕倏已亏,天道无停息。人事徒可怜。一亏不复圆。娟娟芙蓉花,弃置秋江边。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之
宋·黄庭坚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读罢清风生麈尾,吟馀新月度檐牙。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笔力有馀先示怯,真成句践胜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