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颂
(
其
六
)
丱
岁
依
山
人
事
稀
,
松
下
相
逢
话
道
奇
。
锋
前
一
句
超
调
御
,
拟
问
如
何
历
劫
违
。
写景抒情
山
怀古
哲理
赏析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文偃的《偈颂》系列之六,虽名为“偈颂”,但其形式与内容更接近于禅宗的机锋问答,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诗中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对人生、宇宙的思考。首句“丱岁依山人事稀”描绘了一幅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画面,一个年纪尚小(丱岁,指儿童束发成两角)的人选择在山中生活,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为后文的对话和哲理探讨奠定了背景。“松下相逢话道奇”则点明了人物之间的相遇,地点选在了松树之下,松树常被视为长寿和高洁的象征,暗示了对话的深刻性和高远性。两人在此交谈,话题涉及到了“道”的奇妙之处,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理、宇宙的规律或是修行的路径。“锋前一句超调御”中的“锋”可能指的是对话的尖锐或机锋,这句话意味着在对话中,某一方以一句极为精辟、超越常规的话,让对方难以应对或被深深触动。这不仅展示了说话者的智慧和洞察力,也体现了对话的深度和影响力。最后一句“拟问如何历劫违”表达了想要进一步探索和询问的意思,即询问对方如何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不被时间所束缚,达到一种超越生死、超越时间的境界。这反映了对永恒和解脱的追求,是禅宗思想中常见的一种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对生命、宇宙的深层次探索,体现了禅宗机锋问答的特点,富有启发性和哲理性。
文偃
30首
俗姓张。居韶州云门山光奉院。机缘语句,实立云门宗之始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初寒病中有感
宋·陆游
楚水枫林霜露新,白头一叟正吟呻。牛衣未起王章疾,马磨何伤许靖贫。治道本来存简册,神州谁与静烟尘。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晚行舍后
宋·陆游
略彴东边一径深,杖藜行饭当登临。稷山并海出遥碧,禹穴生云成暮阴。残岁自兴游子感,少年谁解老人心。归来灯火参差夜,倦倚胡床续短吟。
醉中作
宋·陆游
名酝羔儿拆密封,香粳玉粒出新舂。披绵珍䱹经旬熟,斫雪双螯洗手供。吟罢欲沉江渚月,梦回初动寺楼钟。炉烟袅袅衣篝暖,未觉家风是老农。
饮村店夜归二首(其一)
宋·陆游
致主初心陋汉唐,暮年身世落农桑。草烟牛迹西山外,又卧旗亭送夕阳。
寄陈文举四首(其一)
明·贝琼
凤皇台下犹为客,雪满头颅一病翁。却忆山人读书处,月轮夜照水晶宫。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