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便
秋节
抒情
写景
月色
情感
思乡

译文

在水亭旁注目远望,归期还没到,猜测着还差几天。隔着绿色的帷幔屏风,画着新长出的眉毛,犹如遮挡着半边的脸。片刻飞起的淡淡的薄雾,被西风吹得不留一丝痕迹。顷刻,变化不定,夺回了月亮。
乘云到了玉皇大帝家。人世间敲打三下鼓,试着自己判定今生,更是看了好几次,小住为最佳。何用形状像钩子一样的玦,相伴着半菱花。不要遣怪发鬓苍白的嫦娥。

赏析

此诗为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木兰花慢·其四》。诗中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开篇“水亭凝望久”展现了诗人在水边亭子内久久地凝视着某个方向,期待着某人的到来,但那人迟迟未至,心中的期盼逐渐转变为准备返回的决心。接下来,“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精致的装饰和半掩的面纱背后,透露出一丝神秘与诱惑。诗人通过这种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当时女性的美丽,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无奈。“须臾淡烟薄霭,被西风扫尽不留些”则是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象,轻薄的云雾被西风吹散,一切都变得清晰而又空虚。这里诗人用自然景物来比喻生命中的美好瞬间如何容易被时间和命运所摧毁。“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是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可能指代某种已经丢失的纯真或理想,而“乘云径到玉皇家”则给人一种超脱尘世、达到更高境界的感觉。“人世鼓三挝。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这里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和读者,人生短暂,我们应当珍惜眼前的每一刻,不必过于计较得失。最后,“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表达了一种对完美的追求和对秘密的保护。诗人认为不需要刻意去证明什么,只需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独特即可,而这种独特之物,不必让旁人知晓。整首诗通过多重意象和情感的流转,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时间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

刘克庄

4804首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