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旱
五
首
(
其
四
)
奴
挈
军
持
去
,
丁
宁
费
耳
提
。
汝
宁
缓
花
坞
,
吾
欲
救
蔬
畦
。
写景抒情
农事生活
夏日景物
怀农
赏析
这段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所作,属于《夏旱五首》中的第四首。从这短短的四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严重的干旱之年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奴挈军持去,丁宁费耳提。”这里“奴”可能指的是农民或劳动者,“挈”则是挑担的意思,而“丁宁”、“费耳”都是形容声音轻微、细小的词汇。“持去”则意味着带走。整句表达了在干旱之年,粮食匮乏,连农民和士兵都不得不背负粮食急救,而这种情况已经到了需要通过耳边细语来讨论、传递消息的地步,反映出当时的困难和紧张。“汝宁缓花坞,吾欲救蔬畦。”“汝”在这里用作第二人称代词,即“你”,而“宁”则是平安、安稳的意思。“花坞”可能指的是田间的小道或土堆,而“缓”则意味着宽松、舒缓。诗人表达了希望你(可能是朋友或同僚)在这干旱之年能够保持心态的平和,避免过度劳累。“吾欲救蔬畦”则表明诗人自己急切于拯救即将枯萎的菜园。整体而言,这四句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精准的语言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力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希望能够保持内心平静,以便更好地应对困境,并且尽可能地去帮助那些需要援助的人们。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一种表达,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关怀的体现。
刘克庄
4804首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