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
涧
寺
齐
人
陈
迹
此
流
传
,
班
史
苏
诗
岂
必
然
。
故
老
皆
言
家
即
寺
,
痴
儿
误
入
海
求
仙
。
莫
将
刘
项
分
羹
鼎
,
来
涴
巢
由
洗
耳
泉
。
欲
采
菖
蒲
无
觅
处
,
且
随
箫
鼓
乐
新
年
。
怀古
咏物
佳节
抒情
地名
山水田园
秋节
春日采物
咏史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蒲涧寺》,通过对古今文人的评价和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和个人追求的独特见解。“齐人陈迹此流传,班史苏诗岂必然。”这两句是对文学成就的一种质疑,指出历史上一些人的作品或许并非都值得流传,同时也表明即便是著名如班固、苏轼的文章,也不是全部都是经典。“故老皆言家即寺,痴儿误入海求仙。”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故老”指的是那些年长有智的人,他们将平凡的家庭生活比喻为僧院,而“我”——诗中的“痴儿”,则不自量力地追寻远大的理想,甚至愿意冒险进入未知的海洋去寻找神仙。“莫将刘项分羹鼎,来涴巢由洗耳泉。”这两句借用历史上著名的分羹鼎(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典故,告诫人们不要过度纠缠于世俗的功利之争,而是应该到“洗耳泉”去净化心灵。最后,“欲采菖蒲无觅处,且随箫鼓乐新年。”表达了诗人对于纯洁自然之物(菖蒲)的向往,以及在无法找到理想的现实中,他选择了顺其自然,与世相随,享受简简单单的生活乐趣。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化、个人追求与超脱世俗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股淡然处之的生活态度。
刘克庄
4804首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念奴娇·题梦西词即效其体
清·周星誉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闲煞斫鲸屠鳄手,.....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唐·马云奇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辽城望月
隋末唐初·李世民
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
渔父辞(其五)
宋末元初·毛直方
本无租赋本无田,不知历日不知年。谁信渔家小船上,犹是无怀并葛天。
齐天乐·题家药坪问花词
清·戴延介
乌丝几褶蚕眠字,小红箫谱新制。银蜡烧灯,红鳞泛酒,午夜豪尖吹绮。艳情兜起。又絮搅花飞,杜鹃声里。老去江湖,莺莺燕燕也未知。灵山共抛旧隐,石屏风调远,遗响堪忧。宝鸭栏斜,圆.....
登北高峰一首
宋·周紫芝
鼓楫去故里,携孥客东吴。湖山森照耀,鱼鸟相嬉娱。举目见两高,欲上徒嗟吁。人言不可往,无路登云衢。尽力贾馀勇,遂复酬宿逋。白鸟入苍烟,灭没在太虚。晓日沸晹谷,万川纳归墟。海.....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