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
送别
春季节气
抒情
写景
情感
咏物
月亮

赏析

这首《春夜留别》由明代诗人王微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夜离别的哀愁与无奈。首句“朝朝还夕夕”,以时间的循环暗示离别之苦的反复,每日的相聚与相别如同轮回,充满了无奈与不舍。接着,“春与梦中看”一句,将春景与梦境交织在一起,既表现了春日美景的迷人,也暗含了梦境中的虚幻与逃避现实之意。“月有痕知怨,花无言欲残”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月亮和花朵以情感,月因怨而留下痕迹,花则在沉默中预示着凋零,形象地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与伤感。“羁魂游处怯,醉影别时寒”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羁旅的灵魂在离别之际感到恐惧,醉后的身影在分别时刻显得格外寒冷,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凸显了离别时的凄凉与无助。最后,“一水何曾隔,其如去住难”以水为喻,表达了一水之隔虽实,却难以阻断离人的思绪与情感,道出了离别之痛的深沉与无法避免。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成功地捕捉了春夜离别的复杂情绪,令人回味无穷。

王微

72首
王微(1600-1647)字修微,小字王冠,称草衣道人,明末扬州人,江南名妓。王微一生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阶段是1600-1623年之间。前期王微浪迹西湖,与名士初结交;1616年以前,王微常常“扁舟载书,往来吴会间”,因而“所与游,皆胜流名士”。所谓名士主要有汪然明、潘之恒、王晋公、董其昌等人。与汪然明的交往使王微逐渐为名士所知。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