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忧民
国恩感恩
伤春离别
赞颂家国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曹一士的《即事呈沧洲师(其二)》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艰辛感慨和对国家的忠诚之情。首句“刍牧艰难罪不辞”表达了诗人尽管生活困苦但仍无怨无悔的态度,即使从事艰辛的农耕生涯也在所不惜。次句“烟消日出秣陵时”暗示着新的一天开始,希望在困境中看到转机。“再生顶踵皆君赐”表达了对恩师的深深感激,认为自己的重生和福祉都源于师长的提携。然而,“三黜功名是数奇”则流露出对自己命运多舛、仕途坎坷的无奈,暗示着自己虽有才能却屡遭贬谪。“归梦千山惊虎豹”描绘了诗人思乡心切,连梦境中都充满了危险,反映出他对家乡和亲人的牵挂。而“家园八口客耘耔”则进一步强调家庭的负担和在外漂泊的艰辛,八口之家的生计全靠他一人在外支撑。最后两句“国恩未报身焉往,鶗鴂鸣残鬓欲丝”表达了诗人对未能报答国家的遗憾,以及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感叹。鶗鴂鸟的叫声象征着时光匆匆,诗人决心在余生中继续努力,直到国恩得以报偿。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生活的坚韧,又有对师恩的感激,以及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真挚的情感世界。

猜您喜欢

诗二首(其一)
宋·陈舜俞
石磴梯山一里高,荒烟源处税渔樵。官粗事冷人应笑,免对青苗强折腰。
和商中丞狱中生瓜二首(其一)
明·杨继盛
天意昭殊节,犴庭产异瓜。可怜成落寞,徒自吐英华。疏蔓牵瑶草,幽香杂瑞花。苍生悬望切,何事思烟霞。
读郑所南先生集(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黄节
琴绝风高意早灰,先生厌世尚徘徊。已无片土栽兰蕙,瑟瑟河山更可哀。
壬子三月二十七日闻迅雷有感
宋·朱熹
谁将神斧破顽阴,地裂山开鬼失林。我愿君王法天造,早施雄断答群心。
次韵任解元喜雨二首(其一)
宋·陈造
寄语今年主雨神,当知小雨未康屯。人心正切霶?望,农事深愁晼晚春。朽壤旧尝封蚁穴,停云空复叠鱼鳞。鲰生宿蕴天人学,无计王前拜手陈。
缘识(其四十八)
宋·赵炅
恤刑遍空于囹圄,八风调顺兴时雨。我且惭无及物功,哀哉狱讼经炎暑。清凉坐起受官荣,几许能仁善规矩。倏忽从天降下来,霶沱敢望如斯睹。预丰苗稼瑞三秋,有感必通消灾苦。
和主师周自叙韵二首(其二)
明·陈繗
岁寒心事蚤相期,满耳清音只自知。花袅细风香起处,枕攲斜月梦惺时。乍惊波浪翻龙窟,却拟箫韶奏凤池。寄语茅山陶隐士,个中因甚日凄其。
兴济
明·刘子壮
邑赋才三里,邑居未百家。走往问官吏,迎送礼何差。今年河口决,县令沉水涯。一尉久不补,广文署坐衙。有民如鸟兽,何况少菽麻。念此清盛时,地复近京华。乃令不学人,等官如泥沙。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