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写景
山水
赞美
抒情
地点
五老峰
登高览胜
壮志豪情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登临五老峰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我浮鄱湖望五老”,以动态的视角展开,仿佛诗人正乘舟于鄱阳湖之上,远眺那五座山峰的雄姿。接着,“万仞秀出天中间”一句,直接赞美了五老峰的高峻与秀丽,将其置于天地之间,显得格外壮观。“云气蒙笼乍开合,恍疑蓬阆难跻攀”两句,通过云雾的变化,营造了一种神秘而难以攀登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挑战精神。接下来,“岂意今朝策藤杖,逍遥遍踏五峰上”表达了诗人终于实现愿望,亲自踏上这五座山峰的喜悦与自由感。“寒空啸裂碧玻璃,大地山河收寸掌”运用比喻手法,将天空比作破碎的碧玉,形象地描绘了天空的广阔与清澈;同时,诗人将大地山河尽收眼底,表现了其站在高处俯瞰世界的豪迈与自信。“南康军城一叶浮,扬澜左蠡横天流”描绘了下方的南康军城如同一片漂浮的叶子,以及水波荡漾、水流横贯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与和谐。“白沙赤岸错如绮,烟林点点天南州”则通过色彩对比和细节描绘,展现了山脚下白沙与红岸交错的美丽景色,以及远处烟雾缭绕的天南州,充满了诗意与远方的遐想。“天公妒我尽远景,故遣飞云夺峰顶”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独占与自豪,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不可控性。“如轮如席掠面来,万象斯须不留影”描述了云彩快速移动的情景,强调了时间的短暂与变化的迅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瞬间美景的珍惜与感慨。“乘云我欲之帝廷,稍为匡君鸣不平”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凡尘,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其对社会公正的关切与呼吁。“兹山何者让衡霍,不岳不镇谁使令?”则是对五老峰地位的赞叹与疑问,既肯定了其与衡山、霍山并列的地位,也提出了对山川秩序的思考。最后,“一笑颠仙扶我住,世上空名了无据。餐霞吸露快即休,多口无遭帝阍怒”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名誉虚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言辞不慎可能带来的后果的警醒。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