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赞颂词
写物咏志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桂芳所作的《和鲍县尹心田道院设醮韵》。诗中描述了对道教仪式的崇敬与赞叹,以及对神仙庇佑的期待。首句“神光曾遇泰山尖”暗示了鲍县尹在道院举行的醮仪可能与泰山神的信仰有关,具有神圣的氛围。接下来的“后世侵寻礼法纤”表达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遵循。“黄纸丹书知尚敬,太羹玄酒味方甜”描绘了祭祀时的庄重仪式,黄纸丹书象征着神圣的文书,太羹玄酒则代表了纯洁的祭品,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虔诚和敬畏之情。诗人认为这样的仪式让人心生甜美之感。“瑞云霭霭常围座,仙鹤翩翩不下檐”运用了象征手法,瑞云围绕和仙鹤不离,渲染出祥瑞的景象,暗示设醮活动得到了神灵的庇护。最后两句“寄语郎官名父子,定将繁祉锡安恬”,诗人以长辈的口吻,祝愿鲍县尹及其家族因这次道教活动而获得福祉,生活安宁。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寓意丰富的象征,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人们对道教仪式的尊崇和对吉祥安宁生活的向往。

猜您喜欢

奉题李彦中所藏俞侯墨戏
宋·朱熹
不是胸中饱丘壑,谁能笔下吐云烟。故应祇有王摩诘,解写离骚极目天。
张师夔思意图
元·凌云翰
花木禅房常建诗,吴兴曾为写幽姿。龙溪渔子天机熟,见画令人忆旧时。
升天行
明·沈鍊
刘郎本是神仙客,鍊就金丹生羽翼。云水千重恣远游,洞文霞笈流篇籍。洪厓拍肩赤松笑,玄素二女呈窈窕。才轻九宇未足奇,道洽三真始为妙。不离平地已升天,日月星辰齐照耀。
奎章阁观进皇朝经世大典
元·萨都剌
文章天子大一统,馆阁词臣日纂脩。方丈奎光悬秘阁,九重春色满龙楼。门开玉钥芸香动,帘捲金钩砚影浮。圣览日长万几暇,墨花流出凤池头。
上清袁止安寄诗余以写竹奉酬并步来韵
明·杨士奇
京华一别岁频更,长忆同年老弟兄。轩冕无心暂同俗,山林有道竟违荣。石田过雨琼芝润,金箓开函玉女清。貌得昆丘青凤羽,因风遥答故交情。
题汪水云诗卷
宋·赵焱
山城拄笏意如何,孤鹤东来态度殊。天上阳春归阆苑,人间贵客在仙都。当年化蝶非真梦,今日骑鲸即故吾。莫操钱塘怀古曲,遗黎有泪洒江湖。
卜算子(其一)除夕
宋·朱敦儒
江上见新年,年夜听春雨。有个人人领略春,粉澹红轻注。深劝玉东西,低唱黄金缕。捻底梅花总是愁,酒尽人归去。
千秋岁
元·沈禧
彩霞呈瑞。宿雨开新霁。春色渐、看明媚。西池桃并结,南极星流丽。咸赞美,千寻笑指崧乔翠。绮席宏开际。仙吕锵金佩。捧琼斝,斟绿蚁。共祝南山寿,更与庄椿比。日正永,一株独挺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