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
妇
歌
陈
君
手
持
烈
妇
碑
,
劝
我
为
作
烈
妇
歌
。
人
生
自
古
孰
无
死
,
烈
妇
之
死
名
不
磨
。
本
是
东
沧
小
家
女
,
粉
黛
不
施
眉
自
妩
。
父
怜
母
惜
忍
违
离
,
纳
婿
于
家
半
年
许
。
阿
爷
从
军
气
颇
粗
,
欲
杀
不
义
奔
京
都
。
手
持
芒
刃
机
不
密
,
身
落
祸
坑
家
乃
屠
。
绣
衣
郎
君
元
帅
子
,
少
年
绝
爱
倾
城
美
。
愿
言
携
手
与
同
归
,
即
免
枭
首
尸
诸
市
。
郎
君
满
屋
堆
黄
金
,
安
知
难
买
烈
妇
心
。
耳
边
言
逐
飘
风
过
,
腹
内
怨
含
沧
海
深
。
骂
声
不
绝
郎
君
怒
,
马
上
挥
刀
斫
头
去
。
双
鸾
羞
对
青
铜
镜
,
全
家
甘
赴
黄
泉
路
。
娟
娟
肌
体
娇
如
雪
,
烈
烈
肝
肠
坚
似
铁
。
一
团
冤
血
注
娄
江
,
至
今
流
水
声
呜
咽
。
男
儿
读
书
峨
冠
巾
,
偷
生
或
忍
忘
君
亲
。
奴
颜
婢
膝
曳
朱
紫
,
得
不
愧
此
裙
钗
人
。
呜
呼
,
得
不
愧
此
裙
钗
人
!
悼亡
怀古
爱情
友情
亲情
励箴
咏史
赏析
这首《烈妇歌》由元末明初的诗人谢应芳所作,通过描述一位女子在面对家庭不幸和道德抉择时的英勇行为,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坚韧与牺牲精神。诗歌开篇以“陈君手持烈妇碑”引入,点明了故事的背景与主题。接着,诗人以“人生自古孰无死,烈妇之死名不磨”两句,强调了生命终将面对死亡,而烈妇的牺牲却能永载史册,留下不朽的名声。随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出身平凡的女子,她虽未施粉黛,但眉眼之间自有妩媚之态。父亲因军务离家,女子为了家族的安宁,忍痛接纳了上门提亲的郎君。然而,命运多舛,父亲因军中不慎被敌所害,家中遭遇灭顶之灾。在此背景下,郎君虽富有,却无法理解女子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女子面对郎君的误解与愤怒,选择了以骂声回应,最终在愤怒之下,郎君拔刀相向。女子不甘屈辱,选择与家人一同赴死,以示对道德与尊严的坚守。其肌肤如雪,肝肠似铁,冤血洒满娄江,至今仍令流水哀鸣。最后,诗人发出感慨:“男儿读书峨冠巾,偷生或忍忘君亲。奴颜婢膝曳朱紫,得不愧此裙钗人。”通过对比男子与女子在面对生死、道德抉择时的不同表现,表达了对女子高尚情操的敬仰与赞美,同时也对男子的软弱与背叛进行了批评。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叙事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不仅展现了烈妇的英勇与牺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与人性的复杂性。
谢应芳
273首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猜您喜欢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
唐·韦应物
洛都游宦日,少年携手行。投杯起芳席,总辔振华缨。关塞有佳气,岩开伊水清。攀林憩佛寺,登高望都城。蹉跎二十载,世务各所营。兹赏长在梦,故人安得并。前岁守九江,恩诏赴咸京。因.....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董孝子黯复仇
唐·贺知章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挽雷以动妾联
清·吴恭亨
一索尚艰,喜见小星配明月;诸因皆幻,惊闻疾雨陨空花。
闻日本乃木大将殉日皇事感赋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将军死所胜沙场,凛凛君臣义不忘。早识大伦捐二子,晚标奇节报先皇。飞腾洒落千秋思,忠孝坚贞一室芳。亡国孤累惊破柱,伤心无面赞堂堂。
挽巽斋先生欧阳大著
宋·文天祥
徘徊西河上,月落众星稀。哲人萎中道,雨绝将安之。昔者丽鸿藻,玉振含清晖。名理轶晋魏,雅言袭轲思。连驾觐驰道,并坐侍端闱。及门怀燕婉,升堂接逶迤。方期黄鹄翔,忽作朝露晞。黔.....
鹧鸪天(其二)
宋·李之仪
浓丽妖妍不是妆。十分风艳夺韶光。牡丹开就应难比,繁富犹疑过海棠。须仔细,更端相。烂霞梳晕带朝阳。千金未足酬真赏,一度相看一断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