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使
悼亡
写景
抒情
写花
落花
四季中的春天
写情感
写社会状态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所作的《漫兴十首》中的第十首,表达了对时局动荡和百姓疾苦的深深忧虑。首句"近闻哀痛诏",点出诗人关注的是国家的不幸消息,可能是皇帝发布的悲痛诏书,暗示了战乱或重大丧事的发生。"使者出江东"进一步描绘使者出行的情景,可能与朝廷应对危机有关。第二句"兵革何时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何时能够结束的期盼,反映出社会的不安定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车书四海同"则是对理想状态的向往,希望天下能实现文化交融,共享和平。"落梅春雨后,芳草夕阳中"两句描绘了一幅略带凄凉的春景,落梅和春雨象征着春天的短暂和变迁,而芳草和夕阳则寓示着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为全诗增添了哀婉的气氛。最后两句"俯仰长流涕,穷涂一老翁"直抒胸臆,诗人涕泣不止,作为一个身处困厄的老者,他深感无力改变这动荡的局面,只能在忧国忧民的情绪中度日。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个人的哀痛感受,反映了元末明初动荡时期的社会现实和诗人对和平统一的渴望。

谢应芳

273首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猜您喜欢

渡白鹭湖
清末近现代初·缪荃孙
西风瑟瑟吹菰蒲,舟人唤渡白鹭湖。湖光玻璃一色铺,湖波活翠明双矑。翠波潋滟新痕缬,波卷苇花白飞雪。布帆掠波作三折,波影疑是狂龙掣。沙滩惊起闲鸥眠,鸥飞乱点波心天。昔时莲叶何.....
奉和观察郎中春暮忆花言怀见寄四韵之什
唐·韦庄
天畔峨嵋簇簇青,楚云何处隔重扃。落花带雪埋芳草,春雨和风湿画屏。对酒莫辞冲暮角,望乡谁解倚南亭。惟君信我多惆怅,只愿陶陶不愿醒。
泛清波摘遍·邓尉探梅,和小山
清·杨玉衔
茅诛径小,杏傍墙高,莺报柳桃薰染好。暖催寒勒,商略探芳计迟早。行人道。鹃声泪苦,驴足尘空,无意送春归去了。倦侣高阳,重拾杯盘坠欢少。雁来渺。短札欲凭晚潮,何处始无芳草。空.....
太晖观晚眺
明·宋登春
霞月生西岭,秋云澹暮山。鸟啼仙阁近,花落羽人闲。白发非生事,黄金岂驻颜。孤怀犹未惬,长啸下松关。
桃源洞(其二)
宋·左纬
浮杯石上坐多时,手弄沧浪客思迟。片片落花收拾看,洞中疑有旧题诗。
次赵广文韵
明·王越
欲问黄花借落英,老从篱下避虚名。可怜世态如云变,安得人心似水平。终日遣怀唯仗酒,几年绝口不谈兵。溪山只在衡门外,嬴得清闲了此生。
集菊花下忽忆亡友谢两周吴北窗凄然有感
清·潘柽章
遍插两人少,悲歌安可听。花前诗异代,天上酒双星。栗里招同去,浣溪祝不灵。黄华如劝客,杯到莫教停。
浣溪沙(其三)
宋·程垓
翠葆扶疏傍药阑。乱红飘洒满书单。清明时节又看看。小雨勒成春尾恨,东风偏作夜来寒。琴心老尽不须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