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
至
滁
州
途
中
得
雨
春
此
时
归
我
亦
行
,
归
行
何
事
异
其
程
。
岐
途
柳
倦
难
分
绪
,
落
日
鹃
催
别
作
声
。
扑
面
烟
风
回
首
罢
,
浥
尘
轻
雨
近
峰
生
。
苍
苍
迷
霭
昏
舆
外
,
祇
许
前
山
入
望
横
。
写景
离别
地点
春
写雨
山水
情感
离别送别
地点
滁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抵达滁州途中所见的雨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自然描写。首联“春此时归我亦行,归行何事异其程”,诗人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即将前往滁州的心情,同时提出疑问,为何这次行程与往常不同,引出下文对旅途变化的描述。颔联“岐途柳倦难分绪,落日鹃催别作声”,通过“岐途”、“柳倦”、“落日”、“鹃催”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旅途中景色的变化和情感的波动。柳树似乎因旅途的疲惫而显得无力,落日与杜鹃的啼鸣则增添了离别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哀愁的意境。颈联“扑面烟风回首罢,浥尘轻雨近峰生”,进一步描绘了雨中的景象。烟雾与微风扑面而来,诗人回望过去,尘土被雨水轻轻洗净,远处的山峰在雨后显得更加清晰。这一联通过视觉与触觉的结合,展现了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观。尾联“苍苍迷霭昏舆外,祇许前山入望横”,描绘了一幅雨后天色渐暗、云雾缭绕的景象。远处的山峦在迷雾中若隐若现,只能看到前方的山脉横亘在视野之中。这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也暗示了诗人对未知旅程的期待与探索精神。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旅程的思考与期待。
郭之奇
1872首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您喜欢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游山寺
清·吴承禧
偶来禅院坐,潇洒意殊可。僧出寂无人,林风落山果。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