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
七
早
望
烟
景
全
收
奇
峰
亦
渐
豁
矣
山
心
知
我
好
灵
奇
,
幻
景
齐
归
风
雨
时
。
始
至
相
看
犹
偃
蹇
,
稍
深
忘
倦
共
迷
离
。
此
时
坐
对
烟
溪
上
,
殊
形
诡
意
争
来
向
。
峥
嵘
列
岫
假
神
工
,
突
兀
孤
峰
凭
鬼
匠
。
须
臾
影
国
变
疑
城
,
云
收
雾
卷
碧
霄
清
。
五
夜
微
霜
林
外
白
,
寒
空
晓
日
数
峰
生
。
奔
湍
稍
定
峰
渐
豁
,
水
色
山
光
同
洗
抹
。
倦
眼
初
逢
物
象
新
,
大
钧
仍
许
阴
阳
割
。
割
去
天
边
剩
目
形
,
众
山
皆
醉
我
独
醒
。
微
吟
漫
倚
扁
篷
立
,
笔
落
还
摇
万
点
青
。
写景
山水
抒情
赞美
写山
季节
秋
节气
冬
场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以及其内心的感受。诗中的“山心知我好灵奇”表达了山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山似乎理解并欣赏作者对奇异景色的喜爱。“幻景齐归风雨时”则描绘了风雨交加时,山中景象的奇幻变化。接下来的几句“始至相看犹偃蹇,稍深忘倦共迷离”描述了作者初到山中时的观察和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沉浸于山中美景之中,忘记了旅途的疲惫,与自然融为一体。“此时坐对烟溪上,殊形诡意争来向”则进一步展现了山中独特的形状和神秘的氛围。“峥嵘列岫假神工,突兀孤峰凭鬼匠”赞美了山峰的雄伟壮观,仿佛是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之作。“须臾影国变疑城,云收雾卷碧霄清”描绘了云雾散去后,天空变得清澈,山影仿佛变成了城市,景象令人惊叹。“五夜微霜林外白,寒空晓日数峰生”展示了夜晚降霜后的山林景象,以及清晨阳光照耀下的山峰,展现出不同的季节变换之美。“奔湍稍定峰渐豁,水色山光同洗抹”描绘了水流逐渐平静,山峰显露真容,水色与山光相互映衬,呈现出一种洗尽铅华的纯净美。最后,“倦眼初逢物象新,大钧仍许阴阳割”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观察后,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宇宙规律的敬畏。“割去天边剩目形,众山皆醉我独醒”则以对比的方式,强调了作者的清醒与独立思考,而其他山峦似乎沉浸在自然美景中,只有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
郭之奇
1872首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您喜欢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