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
中
见
菊
高
下
风
花
意
,
孤
村
守
洁
真
。
三
秋
侵
素
节
,
一
物
黯
劳
人
。
招
隐
非
无
故
,
感
情
即
此
新
。
东
篱
我
家
在
,
种
汝
待
明
春
。
写景
咏物
写花
秋节
抒情
思乡
赞美
秋天的写景
菊花的咏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一处村庄时,见到菊花盛开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慨。首句“高下风花意”以“高下”二字描绘出风中花舞的动态美,赋予了花朵以生命感,展现出一种自由自在、随风摇曳的意境。接着,“孤村守洁真”一句,通过“孤村”与“守洁”的对比,不仅突出了村庄的静谧与纯洁,也暗含了诗人对乡村生活质朴美好的向往。“三秋侵素节,一物黯劳人”则进一步深化了季节与情感的交融。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在这里,诗人却用“侵”字,赋予了时间以侵略性的意味,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同时,“一物黯劳人”中的“黯”字,既描绘了秋天万物凋零的景象,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因时光易逝而产生的忧伤与感慨。“招隐非无故,感情即此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当下情感的重新审视。这里的“招隐”并非实指招引隐士,而是借用了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渴望。同时,诗人的情感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不再是简单的哀愁,而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最后,“东篱我家在,种汝待明春”两句,以东篱为喻,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他希望在来年春天,能够亲手种植菊花,不仅是在物质上的拥有,更是在精神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规划。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沉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时间流转的独特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郭之奇
1872首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