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
花
坞
岁
岁
桃
花
满
坞
开
,
花
明
遍
映
讲
经
台
。
未
愁
红
雨
催
春
去
,
要
为
金
仙
献
果
来
。
涧
道
东
风
非
梓
泽
,
石
桥
流
水
似
天
台
。
何
当
剩
种
瑶
池
核
,
不
用
凡
根
取
次
栽
。
写景
春天
桃花
抒情
赞颂
山水
田园
怀古
写花
赏析
这首《桃花坞》描绘了一幅春日桃花盛开的美丽画卷,充满了生机与诗意。诗人以“岁岁”开篇,强调了桃花年复一年的绽放,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不息和生命的永恒。接着,“花明遍映讲经台”,桃花的盛开不仅点缀了自然景观,还映照在人文的讲经台上,寓意着自然之美与文化之美的和谐共存。“未愁红雨催春去”,诗人并未因春雨的到来而担忧春天的消逝,反而期待着“要为金仙献果来”。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桃花视为能为金仙(可能指神仙或高人)献上果实的使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持续存在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涧道东风非梓泽,石桥流水似天台”,这两句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桃花坞的独特景致。涧道中的东风并非梓泽(古代园林名),而是赋予了桃花坞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石桥上的流水仿佛是天台山(著名的道教圣地)的再现,进一步突出了桃花坞的神秘与美丽。最后,“何当剩种瑶池核,不用凡根取次栽”,诗人表达了希望在桃花坞中种植更多瑶池的桃核,寓意着追求更高层次的美好,而不满足于平凡的栽植。这种愿望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精神境界提升的渴望。整体而言,《桃花坞》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