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秋景
情感
思乡
咏物
写花
秋菊
抒情

译文

听说峡谷山景美,晨日舟行在沂水旁。
雨后山色摇动红岩,泉水声响彻青翠山谷。
两边山崖如同天际丝带,万道沟壑树木披绿装。
秋菊迎着寒霜绽放,春藤遮挡了阳光明媚。
隐蔽的水潭花朵密布如织,沿岭的竹林围成屏障。
寂静环绕着沙滩,葱郁随着石岸转折。
露水余留江面未觉暑热,风起时瘴气开始稀薄。
猿猴饮水腾空而上,飞鸟受惊掠过水面。
船童与异族歌声相和,砍柴女子哼着越歌归家。
此地风光确实美好,但边疆的忧愁难以摆脱。
谁说遥望故乡,不禁泪流失去芬芳色彩。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光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内心的感慨。"传闻峡山好,旭日棹前沂。" 开篇便以传闻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态,旭日棹前沂则描绘出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引人入胜。"雨色摇丹嶂,泉声聒翠微。" 雨后的山峦被渲染得如同丹青一般,泉水潺潺,与翠绿的竹木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致。"两岩天作带,万壑树披衣。" 两岸山石宛如天然织就的锦绣,万壑之中,林木葱茏,如同穿戴上了大自然最美丽的衣裳。"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辉。" 秋季的菊花在霜晨中竞相开放,而春天的藤蔓则是如何阻挡着阳光的普照,表现了四季更迭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共生。"翳潭花似织,缘岭竹成围。" 水中的荷花如同织布一般美丽,而山间的竹子则环绕其周,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寂历环沙浦,葱茏转石圻。" 在宁静中体验着时间的流逝,沙滩与石头相互缠绵,显现出大自然的生长力量。"露馀江未热,风落瘴初稀。" 江水尚未升温,微风轻拂过河岸,带来一丝凉意和生机。"猿饮排虚上,禽惊掠水飞。" 猿猴在空中嬉戏饮水,鸟儿惊起掠过水面飞翔,展示了野生动物的活力与自由。"榜童夷唱合,樵女越吟归。" 板木声响和着孩子们的歌唱,而樵夫的妻子则在远方回应着这份和谐的旋律。"良候斯为美,边愁自有违。" 这样的良辰美景,却也引起了诗人对遥远家乡的思念之情与不舍。"谁言望乡国,流涕失芳菲。" 诗人问道,是谁说过要回归故土,而现在却又陷入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中不能自拔。

宋之问

205首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