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抒情
春天
桃花
情感
山水田园

译文

袅袅桃花汤泉热,距离都市三百里之遥。
远处山峰层层密布,万物景象无比奇异。
请问那采药的行者,幽深神秘之处从这里开始。
我已久持清静生活,荤腥血食早已立誓戒除。
看那些纯净无染之物,自觉身躯凡尘杂质渐除。
再次许下永恒的誓言,不负这神灵赐予的泉水。
静坐中心意屡屡得以满足,身体力行心灵愈发坚定。
大姐修习梵行的同伴们,拙朴的妻子也是道门中人。
携手共游这两座仙山,年末之时我们的旅程如此结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寻找桃花汤的过程,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愿望。开篇“氛氲桃花汤,去都三百里”便设定了一种远离尘嚣、深入自然的意境,桃花汤不仅是一处地理位置,更象征着一种纯洁和美好的追求。“远峰益稠沓,具物尽奇诡”则展示了诗人眼中山川万异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借问采药人,冥奥从此始”表明诗人在寻找桃花汤的过程中,也是在追求一份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汨吾尚清净,荤血久誓止”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自我审视和宣言,他希望自己能够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远离世间的污秽与罪恶。“览彼□□鲜,自谓形骸滓”中,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生命的更新换代,来反思自己的生存状态和价值。“重敦永劫愿,无负神泉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神圣力量的敬畏,以及对自己精神追求不辜负这一切美好环境的一种坚定誓言。“坐驰意屡惬,身践心益死”则是诗人在面对自然景观时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他感到自己的欲望和现实之间有差距,但这种挣扎也让他的精神得到了一种磨练。“长妹梵筵众,拙妻道门子”可能是在描绘诗人与家人的关系或是对家庭生活的一种回忆。“提携游二山,岁暮此已矣”则是诗人在一年将尽之际,与亲人一同漫游于自然之中,感受生命的流转和时光的珍贵。整首诗通过对桃花汤这一理想化地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追求精神超越和心灵净化的一种愿望。

宋之问

205首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