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
梅
二
首
(
其
二
)
巡
檐
常
恨
卷
帘
迟
,
憔
悴
何
堪
瘦
影
披
。
月
地
招
魂
争
剪
纸
,
风
天
解
佩
拟
征
诗
。
遽
怀
归
思
怜
春
老
,
半
为
离
情
减
旧
姿
。
檀
板
金
樽
都
寂
寞
,
只
余
残
雪
伴
来
宜
。
写花
春天
怀乡情感
思乡情感
抒情
咏物
梅花
赞美
场景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与感慨。首联“巡檐常恨卷帘迟,憔悴何堪瘦影披”中,“巡檐”与“卷帘”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频繁关注与渴望一睹其真容的心情。“常恨卷帘迟”则流露出诗人因未能及时欣赏到梅花而产生的遗憾之情。“憔悴何堪瘦影披”,通过“憔悴”和“瘦影”两个词,生动地刻画出梅花在冬日里凋零、瘦弱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哀愁。颔联“月地招魂争剪纸,风天解佩拟征诗”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梅花比作招魂的使者和解佩的佳人,形象地展现了梅花在月夜和风天中的美丽与哀愁,仿佛在招引着人们的心魂,又如同佳人在风中轻解佩带,引人遐想。颈联“遽怀归思怜春老,半为离情减旧姿”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层次。诗人因梅花的凋零而生出归乡的思绪,感叹春天的流逝,同时也有离别之情让梅花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这一联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尾联“檀板金樽都寂寞,只余残雪伴来宜”以“檀板金樽”象征宴会的热闹与欢乐,与前文的凄美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当前情境的孤寂与冷清。最后,诗人以“残雪”作为陪伴,既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也是对内心孤独状态的隐喻,表达了在繁华过后,唯有孤独相伴的无奈与哀伤。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情感,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