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月
七
日
顾
云
山
太
守
园
亭
社
集
酷
暑
日
下
舂
而
散
因
赋
午
暑
不
可
耐
,
那
能
须
夕
凉
。
空
思
片
雨
集
,
怕
见
双
星
翔
。
觞
罢
日
将
阁
,
客
归
河
未
梁
。
问
何
慵
乞
巧
,
儿
女
笑
牵
裳
。
写景
抒情
七夕节
夏天
情感
亲情
地点
园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酷暑中的一场社交集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情感与环境的氛围。首句“午暑不可耐”直接点明了炎热的天气,让人感受到夏日的难熬。接着,“那能须夕凉”表达了对夜晚凉爽的渴望,形成了一种对比,增加了对清凉的期待。“空思片雨集,怕见双星翔”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雨水和星辰赋予情感,表达了一种既渴望又害怕的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们希望有阵雨带来凉意,另一方面,又担心夜空中双星的出现意味着集会的结束,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体现了人们对集会的喜爱与不舍。“觞罢日将阁,客归河未梁”描绘了集会结束时的情景,酒宴结束后,太阳即将落下,客人们开始陆续离开,但河流上的桥梁还未完全搭建完成,暗示着离别之际的匆忙与不便。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人们在欢聚之后不得不面对分别的现实。“问何慵乞巧,儿女笑牵裳”最后两句则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收尾。在集会上,人们或许会讨论如何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但孩子们却在一旁嬉笑打闹,牵扯着衣裳,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体现了生活的趣味与和谐。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日集会的场景,以及其中蕴含的人们的情感体验,既有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反应,也有对人际关系的细腻观察,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病中放言五首(其二)
宋·韩元吉
长夏空斋冷欲冰,几愁无米溷邻僧。途穷谁为一举手,计拙自宜三折肱。风静鸢飞犹跕跕,日斜蚊聚已??。此身示疾非吾病,卧看南山翠作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