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景
咏物
桂花
抒情
地点
兜率寺
情感
思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禅房生活图景。诗人李纲以细腻的笔触,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通过“随意寓禅房”开篇,便已奠定了全诗的清静基调。小轩之旁,微风与露水交织成一曲清凉的乐章,为读者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山幽云傍户,林迥月窥床”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山间的云雾仿佛有意无意地靠近禅房的门户,而远处的树林则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深远,月光似乎特意探入禅房,窥视着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竹色晓增翠,桂花秋欲香”则是对清晨景色的细腻描绘。晨光初照,竹林更加翠绿,桂花的香气似乎在秋风中悄然酝酿,即将弥漫开来。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季节更迭中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欣赏。最后,“无人知此意,天影碧茫茫”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邃。在如此宁静的环境中,诗人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但这份宁静却难以与外界分享,只有那碧蓝的天空作为唯一的见证者。这句诗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意味的佳作。

李纲

1653首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